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重农强农,释放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在此背景下,一场关乎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的重要研讨会,近日在珠海举行。此次“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及两会精神,服务大湾区乡村全面振兴”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指导,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扶贫研究院主办。来自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珠海市乡镇干部以及企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三农”话题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探索大湾区乡村全面振兴的“珠海范式”,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一直将乡村振兴作为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校区党委副书记孔毅透露,珠海校区已精心制定《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联区镇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7年)》 。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优势,校区已开展71项校地党建结对共建项目。同时,在中山市三乡镇、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斗门区井岸镇等地建立了“乡村振兴科研教学实践合作基地”。未来,北师大珠海校区将继续在大湾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中,贡献智慧与力量。

研讨会上,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张俊飚教授对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解读。他指出,“进一步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涵盖多个重要方面,包括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改善人居环境,以及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机制。这些要点为大湾区乡村振兴明确了方向和重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罗剑朝教授强调,金融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活水”。他认为,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罗剑朝教授建议,推动资金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通过政、银、农、保、担、平、生七方联动,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教授则聚焦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他提出,应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分析,健全年检考评制度,推动政策完善,确保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的资产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让这些资产持续发挥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除了专家的理论分享,来自基层和企业的代表也带来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人大主席张龙、香洲区前山街道岱山社区党委书记张晓珍、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帅莹,分别从农文旅融合发展、社区治理、校企合作等角度,分享了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他们的经验为大湾区其他乡村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思路。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晓君、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终身教育学院副院长姚红等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将持续关注大湾区乡村振兴事业,加强学术研究合作与实践探索,携手各方力量,共同为大湾区乡村全面振兴添砖加瓦。

文|何叶舟

责编: 校对: 签审:
本文记者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