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蔡旭哲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截至目前,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太空出差之旅”已近5个月,按计划将于1个多月后返回地球家园。

再次刷新纪录!神十九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

2024年12月17日21时57分,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

本次出舱活动用时9小时,再次刷新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

航天员蔡旭哲时隔两年再度漫步太空,宋令东成为我国首名进行出舱活动的90后航天员。

第二次出舱圆满成功!

2025年1月21日1时12分,经过约8.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出舱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新闻多一点】

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圆满保障19次出舱任务

2025年3月21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和宋令东身着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舱外活动过程中的核心装备,承担保障着航天员在舱外活动中的生命安全和高效作业。据了解,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是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按照设计标准,使用寿命为“在轨贮存3年,期间出舱使用次数不小于15次”。与第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相比,第二代具有使用时间更长、安全可靠性更高、机动灵活性更好、测试维修性更强的特点,保障航天员执行出舱活动更加安全高效。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身穿第一代“飞天”舱外服在浩瀚太空留下中国人的第一个足印,圆满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出舱活动。

2021年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这是中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目前,空间站舱外航天服性能良好,状态稳定,已经顺利保障空间站任务19次出舱活动,单件服装最高使用达17次,超额完成‘3年15次’寿命指标。”中国航天员中心刘冬岳介绍说。

截至目前,空间站舱外航天服是我国首个在轨开展寿命评估工作的飞行产品。秉承集约高效的原则,延寿的目的是最大化发挥舱外服在轨应用效能,节约工程成本。

达到寿命指标后,科研团队定期对空间站舱外航天服进行寿命评估,构建天地联动、科学合理的舱外服健康监测和寿命评估方法体系,预测当前服装的寿命。同时,系统识别寿命短板,便于后续服装寿命升级。从而达到既风险可控又延长寿命的目的。“我们探索性地建立科学合理的寿命评估方法,深入挖掘在轨和地面试验数据,开展了大量的材料级和产品级的验证试验,评估寿命边界。同时,结合在轨服装定期检测和出舱前检查,确认服装的健康状态,保证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安全可靠。”中国航天员中心刘东岳介绍说。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责编: 校对: 签审:
本文记者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