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帮”接到读者报料称,江门城际巴士票价"击穿底线",“记者帮”远赴江门一探究竟。
顶着盛夏珠三角蒸腾的暑气,“记者帮”在江门各大汽运站点见一股反常的热潮——拎着行李箱的学生、推着婴儿车的家庭、背着双肩包的游客,纷纷涌向贴着特价线路"江门—珠海6.6元""江门—东莞8.8元""江门—佛山9.9元"的巴士站牌。
这个暑假,2023年才入局的小江巴士与本土企业——侨都出行巴士,用低到令人咋舌的跨市票价,不仅点燃了暑期出行热,更在珠三角客运市场激起层层涟漪,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
票价"击穿底线",乘客:像捡了天大的便宜
"6.6元到珠海?太着数啦!"江门金蓝海广场乘车站点,刚扫码购票的陈阿姨扬着手机订单,满脸不敢置信,"以前去珠海最少三四十,现在比杯奶茶还便宜,起初真怕遇上骗子。"身旁的谭同学笑着接话:"约了同学去澳门,坐小江巴士到拱北口岸才6.6元,来回省的钱,够在澳门吃碗猪扒包了。"
这样的惊叹在各站点每天上演。有乘客对着购票记录拍视频发圈,配文"这是来做慈善的吗";有人提前半小时到站确认"真不用补钱",生怕低价是噱头。
抖音上,相关玩梗刷爆本地朋友圈:"坐小江巴士后悔死了——后悔没早点发现!以前花的冤枉钱能买一冰箱奶茶";更有网友"反向吐槽":"建议侨都出行涨点价,不然总觉得占了多大便宜,坐得心里不踏实!"
事实上,江门巴士的特价线路早已不是秘密。6.6元到珠海、19.9元到广州、9.9元到恩平、8.8元到东莞——这些价格让整个珠三角汽运市场震动。
金蓝海站工作人员张春燕介绍,暑期小江巴士江门—珠海线每日往返超70班次,一个多月载客超10万人次,不少班次发车前一小时就满座,工作人员常需引导乘客分流至下一班。她提到,今年2月至3月小江巴士曾推出江门—中山1元票价,引发业内轰动;从8月1日起,江门—佛山线以8.8元新价开通,再掀热潮。
“记者帮”在不少乘车站点看到,江门文旅交通集团旗下的侨都出行巴士也同步推出特价策略:江门-珠海6.6元、江门-佛山9.9元、江门-深圳19.9元。现场工作人员透露,这些惠民线路"满座是常态",同样吸引了大批市民。
同行"接招":调价增服务,在夹缝中谋生机
这股低价旋风如鲶鱼入池,搅动了原本平静的市场,本地传统汽运企业迅速回应。
价格策略上,差异化定价成为主流:滴滴站点巴士联合粤运推出的"小桔巴士",江门汽车总站到广州东站、天河的巴士调至20元,到广州南站25元,较此前明显下调。部分线路还针对学生、老人推出专属折扣——持五邑通IC卡享9折,学生凭学生证半价,精准吸引价格敏感群体。新会至珠海(澳门)线也在特定时段推出特价票,试图在热门线路上分流客源。
服务升级同样紧锣密鼓。传统企业纷纷优化乘车体验:车内加装USB充电口、拓宽座椅间距;站务人员增加引导、帮搬行李,提升服务温度。更有企业探索新运营模式:与旅游公司合作推出"车票+景点"联票,与酒店联动"车票+住宿"套餐,通过丰富业务类型吸引多元需求;同时尝试定制客运,按乘客需求灵活规划线路与发车时间。
"以前比的是'准时发车',现在乘客张嘴先问'多少钱',不变不行啊。"一位资深客运司机的感慨,道出了行业的变局。
内卷隐忧:眼前的便宜,能持续多久?
热闹背后,质疑声从未停歇。"便宜得让人发慌。"常往返江门与广州的商务人士张先生直言担忧,"这么低的价,车况能保证吗?司机会不会疲劳驾驶?"更有人在网上直言:"这价格连油钱都不够,怕是烧钱抢市场,垄断后再涨价吧?"
对此,小江巴士相关负责人回应:部分线路虽特价惠民,但公司在珠三角有多条线路,多数未降价,可弥补亏损线路,整体仍能盈利。
有业内人士认为,低价竞争引发的行业内卷,潜在影响不容忽视。短期看,消费者是直接受益者,用更低成本实现便捷出行;但长远来看,过度依赖低价恐难持续——对企业而言,长期不盈利可能压缩车辆维护、服务提升、司机福利的投入,影响运营稳定性;对行业而言,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后,企业或削减安全检查、司机培训、车辆更新等必要开支,给出行安全埋下隐患。更甚者,实力较弱的传统企业可能被迫退出,导致行业集中度上升,若形成垄断,消费者终将面临价格回升、选择减少的局面。
尽管争议尚存,特价巴士的出现已悄然改写区域汽运市场的规则。这波低价能持续多久?是"赔本赚吆喝"还是"另有盈利门道"?答案尚未明晰。但至少这个夏天,无数乘客踏上巴士时,都真切感受到了那份"抵到烂"的惊喜。
文、图丨记者 彭纪宁
视频丨记者 彭纪宁 罗清峣 曹茜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