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晚,广东艺术剧院座无虚席,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大型交响诗画《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正在上演,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由珠江电影集团出品,珠影乐团、广州理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演出。从《红旗颂》到《延安颂》,从《保卫黄河》到《我爱你中国》,从《我在湾区想你》到《共同的希望》……经典老歌唱尽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激昂新歌唱出新时代、大湾区的精神风貌。演出旨在通过跨时代音乐表达,引导观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感受先辈的民族情怀与坚定信仰,传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血脉。

近日,一众主创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揭开《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台前幕后的故事。

主题:历史与现实、经典与创新深情对话

演出以“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命名,被赋予深远内涵。总导演闫兵说:“‘我们的队伍’从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扩展为今天党中央领导下的全体中国人民;‘向太阳’象征着中华民族始终追随光明、奋勇前行的信仰。”演出以各时期抗战经典音乐为轴,通过交响乐、合唱、独唱、朗诵等形式,以蓬勃恢弘的电影画面为背景,展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抗战胜利的伟大历程。同时,交响诗画以今天的视角回眸,在时空交错中,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主创团队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梳理抗战音乐史,精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延安颂》《保卫黄河》《我爱你中国》等经典曲目。音乐总监杜鸣在保留原作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编曲,甚至加入吉他等现代元素,使经典焕发新声。同时,演出还融入《那里有一片晴朗的天》《我在湾区想你》《共同的希望》三首全新原创歌曲。词作家陈洁明操刀的新作既延续红色精神,又融入大湾区时代风貌,形成历史与现实的艺术共鸣。珠影乐团团长、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宋雪莱,担任《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制作人、艺术总监。他强调,此次演出选曲“既要展现历史脉络,又要符合现代审美”。

演出舞台恢弘大气,视听效果极佳:舞美设计以五座巨型屏幕构筑“丰碑”,既铭刻抗战英烈,也致敬当代楷模,寓意精神传承永续;现场视频内容突破传统历史影像呈现方式,通过快节奏剪辑与鲜明色彩,展现年轻一代对历史的铭记。珠江电影集团副总经理、资深配音演员孙金华担任画外音,以其沉稳浑厚又饱含温情的声线,引领观众深入感受作品的情感深度、思想高度和胸怀广度。

模式:校企合作,三代歌手同台谱时代强音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汇聚广东本土文艺精英。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张镇与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谢江执棒指挥。演唱阵容由宋雪莱和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一级演员崔峥嵘领衔,汇集老中青三代优秀文艺工作者,包括:常安、潘旭、李白、张朝夕等本土歌舞剧团知名歌手,以及来自各大院校的新生力量,充分展现广东文艺人才梯队建设的丰硕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歌手阵容汇集了知名粤产音乐剧《广交天下》原班人马,以及广州理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学生。宋雪莱解释:“《广交天下》的演员们经过三年磨合,能精准把握作品要求;高校学生则带来了青春活力。”他特别提到,在选角阶段,对广州理工学院学生的专业素养印象深刻,通过校企合作与跨代际的艺术交流,红色经典、湾区新声得以在新时代绽放生机,激励年轻一代肩负起振兴民族的使命。

宋雪莱透露,团队将继续打磨《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未来计划走向全国舞台,让更多人通过音乐铭记历史、传承精神。闫兵强调:“这场演出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感悟:用音乐铭刻历史记忆,获得前进动力

“重新唱起《我爱你中国》的时候,我们爱这片土地,爱土地上的人民;我们爱这个国家,爱国家走过的百年沧桑。”崔峥嵘动情感慨,整场演出给她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感动,“《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历史脉络清晰,看到舞台上呈现的史料影像,内心不断翻涌,感受到国家走到今天的不容易。”

有的参与者在演出中获得力量。指挥家张镇同样被音乐的力量震撼:“当我们听到这些经典曲目之后,血液被加热了,觉得生活在美好的祖国,非常幸福。”生于井冈山的歌手傅春华深有感触:“国家需要民族气节,《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是一次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年轻一代学习、欣赏红歌非常有必要。”歌手黄熙殷说:“《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是非常正能量的、具有红色教育意义的大型演出,为给当代青年铸造民族魂提供了非常大的力量。”

有的参与者在演出中找到了自己与历史的连接。串讲人万景用诗意的语言诠释这场演出的意义:“我觉得这些音乐不分时代,会一直引领着我们中国人,带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向前进。”歌手张静弘说:“我最近特别去观看了《南京照相馆》之类的电影,让自己回顾和感受当年的情绪,并在舞台上表达出来。”王尊强则表示,这是一次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旅程:“我从歌曲的表达中找到了一种与祖国跨越时空的连接,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好。”

传承:薪火相传,实现革命精神的代际对话

台上是表演,台下是传承。在这场交响诗画中,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用音乐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红色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让艺术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首先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作为新一代青年歌手代表,叶锐说:“为了充分表达歌曲内容,我去了解了当年发生的史实,老一辈人坚韧的精神激励了我。”洪婉婷说:“我非常荣幸、骄傲能通过演出,传承革命精神。”何晶晶说:“感谢先辈为我们后续生活打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吴荞安说:“我很荣幸能和观众一起回顾这段历史。”

其次是艺术精神的传承。崔峥嵘在指导年轻演员时强调:“要在敬畏舞台,尊重作品、自我、团队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二度创作。年轻人要历练,他们的成长背景跟我们不一样,他们要在不断吸纳知识、经验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路。”崔峥嵘分享了与年轻演员的互动:“一起工作时,我在给他们提供经验的同时,也向他们学习新的表达、演绎方式,这种互相借鉴、学习、融合的感觉非常好。”崔峥嵘对年轻演员们充满期待:“年轻一代起来了!未来需要他们接棒。”

传承也体现在校企合作中。合唱排练张彬介绍:“广州理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学生参与演出大部分作品,这是非常典型的校企合作优秀范例。”据悉,学生们放弃了暑假外出游玩的时间,全力投入他们人生中的首次大型演出。学生代表伍心茹表示:“唱完这些歌,完成整场节目,我们很有成就感。” 学生代表郭禧文表示:“这是我第一次与交响乐团合作,跟指挥老师、乐团互相配合,体验感非常好。”

文、图 | 记者 龚卫锋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