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广东地区日军签字投降仪式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80年后,广东粤剧界精英将在此举办粤剧晚会,深情缅怀历史,致敬英烈。
9月2日19:30,“难忘的岁月”粤剧晚会将在广州中山纪念堂隆重上演,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这是继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60周年、70周年后,广东粤剧界再度以粤剧艺术形式,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多次举办纪念抗战胜利粤剧晚会
粤剧界有着抗日救亡的传统和基因。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抗日战争打响。在各粤剧大家的率先带动下,粤剧界从此逐渐掀起了粤剧救亡运动。
其中,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积极参与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率先对“救亡粤剧”进行编演。
后来,马师曾还与谭兰卿组建救亡粤剧团——太平剧团;拒绝为日军演出,并组建“抗战剧团”,在湛江、广西等地进行粤剧演出,宣传抗日救亡,筹得大量善款支持抗战。
“时至今日,每逢遇到国家和社会重大事件时,广东粤剧界都积极发声,彰显粤剧人的责任和担当。”粤剧名家、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倪惠英告诉记者,广东粤剧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成立于1994年,由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倡建。
促进会成立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三次“难忘的岁月”纪念抗战胜利粤剧演出,“我们举办这些演出,是要唤起大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唤起人们要热爱和平,捍卫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难忘的岁月”粤剧晚会选择在广东地区日军受降仪式见证地——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具有重要意义。1945年9月16日,广东地区日军签字投降仪式正是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日方代表田中久一签署了投降书。
约200位粤剧界精英联袂倾情演出
本场“难忘的岁月”粤剧晚会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广东粤剧促进会、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胡智荣文化基金联合主办,汇聚了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及省内约200位粤剧界精英联袂倾情演出。
倪惠英介绍,本场晚会分为“第一篇章怒吼吧,黄河”“第二篇章荡寇奇志”“第三篇章烽火燃情”“尾声”四部分。
晚会以抗战题材为主体,精心编排了形式多样的精彩节目,包括充满激情的《黄河怨》《血战淞沪》;红色经典粤剧《红灯记》的“痛说革命家史”“赴宴斗鸠山”“刑场斗争”,《沙家浜》的“智斗”“坚持”“定能战胜顽敌渡难关”等脍炙人口的片段以及《绣红旗》《梦·红船》《罢演》《精武陈真》选段等特色鲜明的节目。
《黄河怨》是本次晚会的一个创新特点。该节目由一级编剧梁郁南根据《黄河大合唱》的“黄河怨”进行重新创作,用粤剧的艺术形式来反映当时日本鬼子对中国的侵略。梁郁南介绍,重新创作的《黄河怨》节目,是用粤语填词,并加入了南音等唱法,更有岭南特色。
此外,“怒吼吧,黄河”篇章里,还上演广州粤剧院最新创作的粤剧《南拳》片段。粤剧《南拳》有一段戏,写的就是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在上海淞沪抗战的英勇故事,展现广东儿女不畏牺牲、前赴后继抗日的历史。
本次晚会演出阵容星光熠熠,倪惠英、曾小敏、欧凯明、黎骏声、陈韵红、蒋文端、麦玉清、崔玉梅、琼霞、苏春梅、吴非凡、李嘉宜等12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轮番登台。
此外,彭炽权、林家宝、文汝清、黄春强、李虹陶、陈振江、陈健超、李伟骢、玉龙等一级演员以及祝荣发、黄文意、袁陈玉、唐思果、潘健、苏临轩、苏国进、王科等优秀演员也将倾情献艺。
文 | 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祝燕彩
图 | 主办方提供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