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音频)
太热了!热的不仅是立秋后的广东天气,更是屡次刷屏的岭南文化。从魔性传播、全网爆火的《大展鸿图》,到刷了小屏刷大屏的《长安的荔枝》,此前还有火遍全球的英歌舞、雄狮少年……
近年来,岭南“现象级”文化产品频出,流量更是频频破亿,吸引了一大批年轻受众,展现了岭南文化新的风采与活力。
历史感厚重的岭南文化,为何在新媒体时代可以频频出圈、出海,俘获年轻人的“芳心”?羊城晚报花地有声本期播客邀请学者江冰,一起探讨岭南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化和年轻化。
在江冰看来,“岭南”从来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一场持续两千年的文化继承与发展。
江冰用“鸟语花香”来概括岭南文化的特质。在广东,广府人讲白话,潮汕人讲潮汕话,客家人讲客家话,这三大方言都是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历经千年仍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而五岭挡住了北方寒潮,跨过五岭鲜花遍地,几乎永远都是温暖潮湿的天气,这样的环境滋养出不压抑的文化性格,这片土地也始终以包容的姿态接纳各方。
岭南文化的独特还在于它的“海洋性”。江冰提到,广东人低调、务实、包容的特质,与岭南“因商而生、向海而兴”的历史密不可分。这种海洋性,赋予了岭南人敢于冒险、拥抱变化的精神,也让岭南文化在传承中始终保持鲜活,在文化碰撞中共同构成了岭南文化的“古今同在、中西交融”的特色。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同根同源,正成为岭南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契机。随着国潮的兴起和文化自信的增长,岭南文化的年轻化、国际化趋势愈发凸显。年轻人所喜爱的,或许正是岭南文化中所蕴含的蓬勃生命力,它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通过网络媒介展现出自身独特的魅力。
江冰认为,广东人天生的松弛感与幸福感,正是年轻人在“内卷”中向往的生活范本。他坚信:“未来50年,中国最新的生活方式肯定出现在这里。”
那么,如何真正沉浸式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江冰建议,不妨走进广州的老荔湾区、北京路,参观南越国博物院,探访黄埔古村的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去读懂这座城市如何从岭南走向世界。更重要的是,去与当地人打交道,从早茶到市井小吃,在烟火气里读懂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生长。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文化IP的全球传播,属于岭南的“鸟语花香”,以超越地理界限的蓬勃生命力,走向世界,走向比海洋更远的远方。
【嘉宾简介】
江冰,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
先后兼任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入选广东省首届十大优秀科普专家、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学者。著有《当代文学的三次浪潮》《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文化岭南》《江冰集》及散文随笔“岭南文化三部曲”等。
【时间轴】
02:48岭南印象|介绍岭南文化的语言多样性和地理环境
12:05岭南个性|贸易传统和移民如何塑造了广东人低调、务实、包容的性格和冒险精神?
14:30岭南魅力|为什么近年来岭南文化会在网络上爆火?
15:02宗祠文化|宗祠如何影响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2:38国际化发展|广州和上海的国际化有什么区别?
29:28文化传播|要怎么讲好岭南故事和湾区故事?
33:09生活方式|为什么现在更需要广式的幸福生活方式?
本期主播:
孙磊
刘颖颖
本期文案:
孙磊 李雅慧(实习生)
本期剪辑:
刘颖颖 李雅慧(实习生)
收听方式:
推荐使用羊城晚报·羊城派
您还可以在荔枝APP、小宇宙、喜马拉雅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搜索花地有声关注收听,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