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请点击↓

“我在努力活着,你们也在拼命救我!工厂的大姐说,看到我回来,还做着原来的工作,做梦都没想到!”2025年8月2日,在广州花都一个皮革生产区,徐女士(化姓)与记者见面,说话中气十足。很难想象,仅仅一年前,2024年5月7日,她作为南雄市首例ECMO转运,在广东省中医院和南雄市中医院的ICU里接力抢救了31天,才“捡”回一条命。

“为何要在山区的县级中医院,建设一个现代化ICU?我想给你三个答案。这是第一个:在粤北山区,有很多‘先天’不足,我们希望争取每一个‘留人治病’的机会。”回市区的路上,作为广东省中医院第五批帮扶工作队队长、南雄市中医院副院长招煦杰开始回答记者的提问。

在县级医院,争取每一个“留人治病”机会

“我不知道我昏迷了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被送到广州,又转回南雄。醒来的时候,我已经在南雄市中医院ICU了。”徐女士说,“不过我清楚记得,2024年6月7日,出院的时候,我是自己走出去的。”

2024年5月7日下午,回家过节的徐女士突然昏迷,被家人送到南雄市中医院时,血氧饱和度一度低至35%。是突发重症肺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招煦杰在现有条件下尽力抢救。但即使上了呼吸机,她仍然生命垂危。作为经验丰富的重症医学专家,8日上午,招煦杰启动了与广东省中医院的远程会诊。省中医体外膜肺氧合(ECMO)转运团队旋即出发。山高路远的等待期间,招煦杰则带着团队,在南雄尽力维持徐女士的生命体征稳定。

经过300公里的长途跋涉,8日下午4:40,ECMO转运团队抵达南雄。管道成功置入,ECMO开机运行,徐女士血氧饱和度迅速跳升至100%。当晚10时,徐女士抵达广州。在省中医ICU,徐女士得到及时救治,17天后成功撤离ECMO。

此时,长期在广州陪护倍感压力的家属,找到了招煦杰。能否转回南雄ICU继续治疗?经过慎重专业的评估,招煦杰做出决定:“南雄市中医院的ICU,是省中医组团式帮扶5年来,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现有的条件与技术力量,有能力承接下一阶段治疗。”

果然,转回南雄继续治疗的徐女士,在昏迷送院的整一个月后,顺利康复出院。

出院一年,今年7月,徐女士就迫不及待回广州的工厂上班。“今年9月,我儿子也要来广州上大学了!一家人都回到正常生活了!”她笑呵呵地说,“我每次回南雄,都会问一下招医生在不在,去看看他、聊聊天,毕竟是从那里活过来的。”

“每一位徐女士,每一个生命,我们都不想放弃。”招煦杰说,粤北山区,有很多“先天”不足,很多病人到医院时可能已十分危急。加上这里留守老人较多,哪怕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骨科、胃肠道或肿瘤相关手术,叠加高龄,也会成为高危手术。“去年我就在这里成功救治了一位98岁的肾衰老人。所以,虽然这里只是一家二甲的县域中医院,但建设一个能‘兜底保命’的ICU,非常重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才能有底气,真正做到大病不出县。”

打通生命线,从两间房建起一个ICU

在南雄市中医院,记者看到了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ICU。18张监护病床整齐排放,监测仪器的声音有序响起。单人护理间里,一位77岁的高龄患者正接受护理。帮扶期间,招煦杰每天早上都会带领团队,进行床边交班、查房。

“2021年ICU在老院区开科时,是从2个房间凑了7张病床开起来的。2022年10月搬到新院区,才有了现在的模样。”赵云红是南雄本地人,大学毕业后回到南雄市中医院服务家乡,至今已12年。现在她是重症医学科的负责人。

“我小时候就来过这家医院看病!那时医院小,医生也不多。所以我去广州读中医,心里想的就是毕业后要回家乡做医生。但我从没想过,我会成为ICU的一员。”赵云红向记者回忆,“我印象很深,ICU刚开科就成功救治了一例重症农药中毒患者。这是我们做的第一例血液灌流,依托ICU平台才能完成。”

“这里有我的第二个答案。我们的帮扶,不仅是‘输血’,还要‘造血’。”招煦杰说,“从帮扶队首任队长马朝晖开始,5年来,从手把手教最基础的插管,到呼吸机、CRRT血液净化、纤支镜检查、重症超声评估……这些ICU中与死神赛跑的利器,当地ICU同事们已熟练常规开展。到了我的帮扶阶段,不仅要在当地培养一支能作战的ICU团队,还要制定出既符合规范又贴合当地实际的‘南雄标准’。”

建“南雄标准”,“造血”式打造现代化中医院

“ICU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学科,它的运作需要多学科支撑,所以ICU体系的完善,还会带动多学科发展,带动医院的整体提升。这就是为何要在一个山区县医院建设ICU的第三个答案。”招煦杰说。

现在的南雄市中医院,已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现代化中医院。大门口,挂着5个省级、4个市级重点专科的牌子。设置齐全的科室包括治未病中心、睡眠心理科等特色专科。记者采访当日,就见到有当地人带着湖南来的朋友来看睡眠专科。

“ICU作为一个兜底的学科,发展好ICU是现代化中医院的必选项。”南雄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刘华介绍,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现场会调研过程中,帮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省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帮扶5年多来,医院在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医院的专科体系从原来的6个大科发展为10个大科;DRG能力指数(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能力指数)在全省120余家二级中医院中排名前10;开展了152项新技术新项目,其中29项填补了南雄空白;每年1-3项省级、8-10项市级科研立项,立项数量连续五年名列韶关县级医院第一名。

“有些人会有中医只是慢郎中的刻板印象。现代化中医院建设起来后,大家印象转变了。我们妇产科率先在韶关县域开展单孔腹腔镜,呼吸科率先在南雄开展无痛支气管镜,尤其南雄首例ECMO转运在老百姓中口口相传。现在,江西、湖南的群众也会来我们这里看病、做中医理疗。”刘华说。

“招医生你什么时候回南雄?”招煦杰的南雄患者群里有人在问。“帮扶任务结束,但联系不会断。我们历任帮扶队长,每个月都会轮流回南雄出诊。”招煦杰说,“8月16日的周末,我就会再回南雄出诊,见见老朋友们。”

总策划|林如敏
策划|龚丹枫 王倩 黄海昀
统筹|朱嘉乐 廖俊杰 蒋梦娜
采写|林清清 实习生 王雯燕
图、视频|蔡昭旭 实习生 罗嘉慧 王雯燕
设计|杜卉 龙华
出品|羊城晚报社教育健康部
指导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