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电梯里悄然“长”满了“碰一下”优惠领取装置,乘坐电梯者如果用手机靠近这个装置,可以领取对应的优惠券。网友张女士称自家小区光一部电梯就装了3台“碰一下”设备。
“碰一下”设备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支持,认为“坐电梯还能领红包”;也有网友提出质疑:“碰一下”会把手机里的钱碰掉吗?会涉及用户隐私吗?未经业主和住户同意安装这些设备是否合规?
“碰一下”是薅羊毛还是薅隐私?
电梯里常见的“碰一下”装置,是支付平台与电梯广告公司联合推出的营销方式。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碰一下”设备陆续进驻各地的写字楼和小区,目前已经在北上广深等全国20多个城市上线。
8月17日,记者在广东某写字楼发现电梯里装有3台“碰一下”设备,该设备围绕在电梯的三面轿厢壁上,安装高度与人站立时持手机的高度相近。设备上印有“碰一下 抢红包”和“解锁手机 开启NFC”等文字。
记者分别用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进行了测试。在解锁状态下,即便苹果手机未贴近“碰一下”设备,仍然弹窗跳出了打开支付宝的提示,目测距离约15-20厘米。而安卓手机的触发距离较短,在5-10厘米。不同于苹果手机,安卓未进行弹窗提示,而是直接跳转到了支付宝App。
“上下班高峰期,电梯里人很多,有几次无意识靠近这个设备,就弹出了广告。”一位上班族表示。
如何确定乘坐电梯者是主动“碰一下”还是被动跳转广告?在分众传媒官方发布的“碰一下”解读文章中提到:“设备触发条件严格,必须同时满足‘手机主动解锁+1厘米左右精准贴近’,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快速掠过感应区不会有反应。”而这与记者实测结果有出入。
对于误碰导致弹窗及跳转广告问题,目前针对“碰一下”暂未发布明确触发条件的相关规定。
不过,2023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规定,不得频繁弹窗干扰用户正常使用,或利用“全屏热力图”、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易造成误触发的方式诱导用户操作。
“碰一下”设备的背后利用的是NFC技术,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能够使电子设备在非接触式条件下进行点对点数据传输,距离通常在10厘米以内。去年7月,支付宝推出基于NFC的“碰一下”收款,在线下商超广泛应用。而将“碰一下”推广到电梯里,公众的接受度则远不如消费场景。
面对网友对“碰一下”的安全性质疑,支付宝官方回应称:“这个设备只能领取红包和优惠券,不涉及支付,也不涉及用户隐私信息。”并且承诺保障用户资金安全。
“碰一下”会把钱碰掉吗?
关于“碰一下”安全性的困惑,还与社交平台上部分“隔空‘碰’钱”短视频相关。
今年2月,一名短视频博主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视频称,自己的助理吃完饭后使用某支付软件的“碰一下”便捷支付方式结账。助理将手机放回口袋时,被一个经过的陌生人使用伪装的POS机盗刷了500元,随后通过报警将钱款追回。
经调查,公安机关发现该短视频是吴某为博取流量、吸引关注的“摆拍”行为。根据“碰一碰”技术原理和使用流程,不存在机主在不知情、不确认的情况下被“碰”钱。
正常的NFC非接触支付流程是钱在用户手机绑定的账户或支持NFC技术的实体银行卡里,商家的读卡设备读取了手机或银行卡。在商家设备读取账户信息之前或之后,经过用户确认过程后,才完成支付。
支付平台产品安全专家高正介绍,用户手机在锁定状态下无法进行“碰一下”支付,这是保证用户资金安全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定要用户解锁手机后才能使用。
但在隔空读卡盗刷中,是诈骗分子操纵受害者用自己的手机盗刷自己的银行卡。盗刷的钱款通过盗刷软件直接转入了诈骗分子的账户。不能将正常的NFC技术应用与非法软件盗刷混为一谈,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
技术可以尝鲜,边界必须划清
对于电梯广告“碰一下”这一新生事物,部分设备安装方没有保障业主的知情权,欠缺与物业、社区、居民等沟通环节。
据报道,上海市新成路街道沧海绿苑小区的居民在电梯发现“碰一碰”设备后,立即发布到了警民联系群。社区民警联合多方调查发现,该装置系广告公司未经物业备案、擅自安装,通过NFC功能诱导用户“碰一碰”领取红包。
针对小区电梯内投放的“碰一下”设备,湖南公言(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胜春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电梯属业主共有部分,利用共有部分营利需经业主共同决定,需征得2/3以上业主同意。
今年7月,杭州一小区还公示了广告屏与“碰一下”的收益:每台800元/年,共80台,总计64000元/年,并写明广告收入将纳入小区公共收益。
“碰一下”设备产生的广告收益应如何分配?
对此,李胜春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条定义的“商业广告活动”,红包、优惠券属于诱导性营销手段,通过用户领券后的消费行为,品牌方与支付宝实现流量变现,具备广告目的。“跳转至支付宝领红包页面的本质是商业推广。”
针对电梯广告收益,《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擅自利用共有部位经营可处5万–20万元罚款。利用共有部位产生的收益归全体业主所有,物业仅可收取合理管理成本(通常≤30%)。
电梯里的“碰一下 抢红包”设备,虽然是一种全新的广告创意,但对这些设备背后的风险边界必须厘清,并且加强安全管控,“碰一下”在进入社区电梯前,该有的步骤一步都不能省。
随着“碰一碰”支付日渐普及,NFC(近场通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果公众对手机隔空支付心存疑虑,或无法分辨哪些场景可以使用,最简单的保护举措就是关闭手机的NFC功能。
“NFC”功能如何开启/关闭
安卓手机
1、通过设置菜单开启/关闭NFC:
◆解锁手机,找到并点击“设置”应用。
◆在设置菜单中,找到“连接与共享”或“更多连接”等选项。
◆在这些选项中,找到“NFC”或“NFC和支付”选项,并点击打开或关闭。
2、通过通知栏快速开启/关闭NFC:
◆部分安卓手机支持在通知栏直接快速开启或关闭NFC功能。
◆在手机的通知栏中找到NFC图标(通常显示为一个小波浪线的符号),点击即可开启或关闭。
iOS手机
1、通过设置菜单开启/关闭NFC:
◆解锁iPhone,找到并点击“设置”应用。
◆在设置菜单中,找到并点击“通用”。
◆在“通用”菜单中,找到“NFC”选项,并选择开启或关闭。
注意:对于iPhone 7及以上的型号,NFC功能是默认开启的,主要用于Apple Pay等支付服务和部分门禁卡模拟功能。
从网络安全的角度看,不下载非法软件、不轻易允许他人“共享屏幕”才是预防“隔空盗刷”的关键。
(参考资料:上海网络辟谣、澎湃新闻、央视一套、奥一新闻、读特在线、东方网、大象新闻、极目新闻、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话题主持|记者 李各力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