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迎来2025级本科新生,这是该校首次迎来在珠全过程培养的本科生,满怀憧憬的新生们踏上粤港澳大湾区一流大学校区的求学新征程,迎新现场气氛热烈,一系列暖心举措与优质培养资源成为焦点。

迎新当天,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军院士、校长姜澜院士通过视频连线与新生亲切交流,寄语学子传承“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的红色基因,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充分利用校区国际化办学资源,努力成长为立足湾区、面向世界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保障新生顺利入学,学校高度重视迎新工作,组建了由200余名教职工构成的志愿者团队,实施“一对一”全流程服务——从入学前的联络对接,到抵珠后的接站引导、入住办理、行李提取,再到校园导览和报到指引,每个环节都尽显人文关怀,学校还为新生精心准备了暖心生活礼包,全力营造热情、有序、温馨、安全的入学环境。来自北京的“二代北理工人”申根源便是其中一员,他的父母均为北理工校友,受家庭耳濡目染立志考入母校,如今愿望达成的他坦言,选择珠海校区正是看重其融合京珠、中俄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优势与大湾区战略区位,未来将潜心学问,力争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

据悉,本届新生均就读于北理鲍曼联合学院,该学院2025年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航空航天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5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成绩表现亮眼:最低录取分平均超出各省本科控制线约210分,多省录取位次显著提升,其中山西省进步3863名,海南省进步982名,内蒙古、福建、贵州等省份也实现百分位以上的大幅前进。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依托有“俄罗斯清华”之称的鲍曼技术大学顶尖工程教育体系,强化俄语、英语双语零起点系统训练,提供“2+2”(2年国内+2年国外)或“4+0”(4年国内)灵活学制,践行“顶尖工科、卓越理科、一流文科、新质交叉”的学科建设方针,深度融合俄方优质工程教育资源与先进教学理念。同时,学校还为首届本科生创新配置“三全育人”导师体系,由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珠海校区党委书记兼校长邹美帅等校领导担任领航班主任,并全面设立专业导师、发展导师、思政导师、朋辈导师及校外导师,为学生提供思想引领、科研训练、生涯规划等多维度、全过程培育。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理工大学持续深化京珠联动培养机制,2025年“未来精工班”“卓越班”“徐特立英才班”同步于北京良乡校区迎新,三类特色班级学生在大四及研究生阶段可选择珠海校区深造或开展科研实践,凭借优质培养资源吸引众多优秀学子报考。其中“卓越班”由北理工党委书记、校长领衔,全院士团队担纲导师,2025年录取位次平均居全省前3‰,新疆、贵州、河南等多地生源位次更进入前1‰,生源质量持续突破。

首届在珠全过程培养本科生的到来,与京珠联合培养模式的深化,标志着北理工珠海校区在高水平、国际化、全过程人才培养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未来,珠海校区将依托北理工雄厚实力与大湾区创新动能,持续深化国际合作与产教融合,秉持“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为党和国家培育更多胸怀家国、脚踏实地的拔尖创新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北理工力量。

新生们也纷纷表达对大学生活的期待。明远书院杨雅宁说“报到时清晰的流程、热情的志愿者,让我感受到学校的用心。北理工作为‘国防七子’,珠海校区承续校本部底蕴,还有完善的设施和开放实验室,我对理工科技很感兴趣,未来会踏实学好每一门课,争取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领域贡献力量。”博创书院许昊禹表示:“北理工是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能进入这所有红色基因的学府是我的梦想,我选了光电专业,会传承‘延安根、军工魂’,以科技报国为己任。”未来精工技术班赵国鑫则提到:“走进北理工,校门、校徽、林荫道都让我亲切,和学长聊排球机器人制作、跟老师探讨培养特色收获满满,我会积极面对挑战,不负‘精工’之志。”

文|何叶舟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