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今天(22日)凌晨3时许,川青铁路青海段尖扎黄河特大桥发生施工绳索断裂事故。事发时有16名人员在现场进行施工作业。青海省应急管理部门消息,目前已有6人遇难,10人失联。

应急管理部工作组赴现场指导

接报后,应急管理部立即作出部署,要求即派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抓紧核清人员情况,协调调派水域救援力量,千方百计搜救落水人员,同时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举一反三,坚决避免类似事故发生。应急管理部已派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事故救援处置工作。

青海省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晓军,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东川第一时间赶赴省应急指挥中心视频调度救援工作,罗东川随即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处置工作。

青海省已启动重大突发事件Ⅲ级应急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应急、消防、交通、公安、卫健、武警等多个部门投入救援工作,共出动救援车辆66辆、舟艇23艘、人员386人全力开展搜救。

据人民日报,项目由中铁大桥局七公司承建。在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牙曲滩村,记者看到,大桥中间有数十米长的廊道脱落掉入水中,断裂发生在靠近化隆回族自治县的东侧。大桥的断裂廊道呈斜角状插入黄河河面。现场直升机探测盘旋,应急救援、通信保障等车辆紧张入场,河面有快艇在勘察搜救。

凌晨合龙施工或与温度相关

事故发生后,不少网友提出疑问,为何大桥要在凌晨施工?

8月22日下午,记者致电中铁大桥局七公司,接线人员表示不了解相关情况,记者咨询宣传部门的电话,其表示“公司规定不在我们职责范围内,无法提供”。

据人民日报,施工方人员介绍,“因赶8月底合龙的时间点,此外夜间施工符合温度要求。连夜赶工发生这样的事万万没想到。”

记者查询发现,桥梁合龙时对气温有着严格要求,如2024年,江西新干赣江大桥就是在凌晨合龙,负责项目的桥梁检测工程师曾对媒体表示,为保证大桥合龙两边的平整度,他们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严密监测,之所以选择在夜间进行大桥合龙,是和温度有关,“如果我们选择在高温合龙,混凝土可能会形成拉伸作用导致出现裂缝,在最低温的时候进行合龙,一旦温度升高,它只有挤压作用,我们知道混凝土它是抗压不抗拉的。”

2019年,沪通长江大桥同样是在凌晨合龙,当时中铁大桥局大桥项目部一分部总工程师姜江华解释,之所以选择在夜间温度恒定时进行合龙,主要是考虑到现在钢梁悬臂越来越长,受到温度、日照等变化影响,上下左右来回摆动幅度相对比较大,夜间温度恒定,钢梁的性能也比较稳定,正是合龙施工的最佳时间。

不过,尖扎黄河特大桥具体为何在凌晨施工仍需权威部门调查说明。

文|记者 王隽杰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