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5分钟超快PCR仪、抗甲流“超级药物”昂拉地韦、国内首款单孔手术机器人……8月23日,广州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呼吸健康创新项目推介会暨专题展在2025广州医疗与健康产业博览会上举办。实验室在呼吸系统疾病防控领域的11项突破性成果亮相,涵盖传染病防控、慢病管理、高端医疗装备等方向。

成果:国内首台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亮相

据介绍,实验室自2021年成立以来,依托新型举国体制构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产业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多项成果快速落地。此次推介会上,多项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引发行业关注。

记者从现场专题展区了解到,实验室研发的全球首款5分钟超快PCR仪采用微纳热控技术(80℃/s升降温速度)和物联网智能平台,实现5分钟完成病毒核酸检测(传统qPCR需1小时),灵敏度达50 Copies/μL,已在海关、疾控等场景实现“分钟级”疫情响应;创新药物来瑞特韦片(3CL靶点)作为中国首个获批的新冠单药,无需联用利托那韦,对Omicron等5种变异株有效,疗效与Paxlovid相当,特殊人群适用性更广;抗甲流“超级药物”昂拉地韦则是全球首个PB2靶点RNA聚合酶抑制剂,18.7小时快速缓解症状,抗病毒活性是奥司他韦1000倍,对耐药株仍保持高效,获评“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实验室还在现场展示了分枝杆菌快速检测系统、全自动外泌体提取仪等慢病管理装备。其中,全自动外泌体提取仪是全球首台实现全血直检的自动化设备,10分钟即可完成外泌体分离纯化,纯度达到了临床级标准,可以为肿瘤早筛提供新工具。

在高端医疗准备方面,实验室也有一系列的突破性成果。其中,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作为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内窥镜单孔手术系统,通过直径2.5cm单孔鞘管同时进入内窥镜和三支手术器械,适用于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及胸外科手术。其全球首创的蛇形臂技术具有运动范围广、负载能力强等优势,国家药监局评价其“采用国际首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创新提出“样品—产品—商品”转化路径

记者了解到,广州国家实验室创新提出“样品—产品—商品”转化路径,通过三大机制加速技术落地。通过建立研审联动机制。药监专家提前介入指导,缩短研发周期30%以上;建立概念验证中心,采用“技术-临床-注册-产品-市场”五维验证模式,提升成果成熟度;通过产学研协同网络机制,联合全国重点实验室、临床研究中心及海尔生物等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钟南山在致辞中指出,呼吸健康关乎民生福祉,实验室需进一步发挥“总平台、总链长”作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活动中,临床专家、投资机构与企业代表组成评审团,从疗效、市场潜力、产业化可行性等维度对项目进行深度剖析。例如,超快PCR仪获评“国际领先水平”;全自动微流控外泌体提取仪被认为具备“颠覆性成本优势”;分枝杆菌检测系统被寄望成为结核病防控“新基建”。  

广东省科技厅、药监局及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强调,生物医药产业是广东战略性支柱产业,2024年全省医疗器械注册证数量居全国前列。未来将深化“三医协同”,强化创新全链条支持,为实验室成果转化提供政策与资源保障。

文、图 | 记者 李钢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