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变“资产”有新突破。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沈奇教授团队承担的“药食同源紫苏新功能原料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项目”,通过广州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征集股权合作方,成功完成科技成果作价投资转化,最终实现转化金额过千万元,溢价17%落地。据悉,该校计划于年底举办全国紫苏产业科技发展大会,持续支持落地项目的培育和发展。
据介绍,自广州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开征集公告以来,该项目累计接收48家(次)意向方咨询,最终3家单位完成正式报名并保证金缴纳。7月22日,项目通过网络竞价方式历经17轮激烈报价,最终投资方报价增值率17.96%,最终实现转化金额1020.5万元,充分体现了技术成果在公开市场中的价值发现能力。
据介绍,该项目作为学校首宗通过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实现专利申请权作价入股的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具有多个创新亮点:
一是市场化机制创新:学校首次通过公开交易平台征集投资方,建立“评估-挂牌-竞价-签约”全流程公开机制,打造高校科技成果对接社会资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标杆。
二是服务体系集成:依托第三方专业交易机构,学校构建起涵盖技术评估、法律咨询、交易撮合与落地服务的全链条转化生态,形成高校科技成果规范、高效转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显著提升成果转化成功率与效率。
三是学科产业深度融合:以紫苏药用价值开发为示范,学校打通“基础研究—核心专利培育—产业应用”完整创新链,通过“科研团队专利作价入股+企业资本和产能协同推进”的方式,既保障科研人员合法权益,又激活企业创新动能,为同类学科成果产业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成熟范式。
文 | 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广中宣
图 | 通讯员提供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