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如约而至。9月6日,广工迎来了15000余名本、硕、博新生,带着光与热,怀揣着希望与憧憬,“新广工人”跨越山海而来。

卓越工程师学院首迎新

值得一提的是,广工卓越工程师学院迎来首届新生。2025年,广工作为首批广东省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与60多家企业合作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校企联合招生的170名工程硕博士新生也在6日到校报到。

广工党委书记白建刚,党委副书记、校长邱学青等领导深入各校区迎新接待点和宿舍看望新生,为新生送上包含了保温杯、台灯、床上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爱心大礼包”。

“老家在哪?”“还有什么需要学校帮助解决的问题吗?”白建刚与新生及家长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求学经历、专业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他表示,学校会以强大的师资力量、扎实的教育教学、优美的校园环境、最大的感情投入,努力把同学们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他勉励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广工这片沃土上努力成长、不负青春,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邱学青与新生及家长话家常、聊学业、谈规划,“刚过来吧,总体感觉怎样?”“跟室友都认识了吗?”他勉励新生努力学好专业课程,培养兴趣爱好,锻造健康体魄,将人人参加体育、人人喜欢体育、终生离不开体育的理念深植内心,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在留学生公寓里,他与来自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子深入交流,欢迎他们来到广工,勉励他们尽快学好中文,融入学校大家庭。

学校领导还详细了解了迎新工作的组织安排、实时报到数据、入住保障等关键环节,看望慰问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对各单位、部门高效有序开展迎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并叮嘱各学院和相关部门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服务工作,把流程做“短”、把服务做“暖”、把保障做“实”,让同学与家长切切实实感受到广工温度。

24小时智能助手让迎新更高效

每一个环节都用心守候,每一处细节都写着“贴心”。学校深度部署本地化满血版DeepSeek人工智能系统,打造24小时迎新智能助手,“数智”迎新更高效,让“第一次见面”顺滑又从容。学校各部门齐心协力,在暑期提前谋划部署,完成了校园基础设施改造提质以及校园环境提升等工作。餐饮供应、物业保障、交通接驳、医疗应急……新生和家长的每一个需求都及时响应。学校还组织了24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新生学长、迎新使者,以及800余名志愿者参与迎新服务工作。

学院摊位也各显本领,学科梗、专业梗、校园梗、温情梗,创意层出不穷。自动化学院派出今年获国赛大奖的机器人现场投篮助阵;机电工程学院展示方程式赛车、机甲战队等,还设置了新生滚动许愿打卡点;计算机学院设计新生好运转盘,“代码零bug”“竞赛拿大奖”“绩点4.0”……引得现场阵阵欢笑;信息工程学院设置“报到手印按钮”,新生轻轻按下,一位“信”上人便闪耀登场;还有学院为新生赠送“逐梦”二字的书法相框,为新生和家长准备清凉绿豆沙解暑等。

几代广工人的故事

当“新生”的到来和“校友”的记忆重叠在一起,属于广工的故事便有了“家”的纵深。

“我们祖孙三代,都是广工人!”国际教育学院2025级新生陈泓睿的爷爷陈焰基、伯父陈嘉晔、父亲陈嘉华都是广工校友。如今,陈泓睿也将在广工开启美好未来,续写这段跨越三代人的“广工故事”。1969年,爷爷陈焰基毕业后留在广工任教,潜心教学的同时矢志科研攻关,为国防工业研制和设计了中国第一台“真空自耗电弧凝壳炉”,填补了我国钛金属冶炼的空白;退休后继续散发余晖,获学校第四届“感动广工”人物。对于孙子的选择,陈焰基表示“这是传承,也是奇妙的缘分”,他希望陈泓睿“能好好学习,将来国家有需要的时候,能派得上用场!”

家人的“广工情结”深深影响了陈泓睿,“他们对广工的热爱和怀念,让我在填写志愿时对这所学校充满了向往。”陈泓睿说,第一次踏入校园,就觉得这里很亲切,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期待能结交更多朋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拓宽国际视野,未来能通过所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回馈社会。”

曾就读于广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许业宏今天感触颇深,时隔33年,女儿黄依依踏入了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报考时,他坚定地支持女儿的选择,不仅因为两代人与广工难解的缘分,更因为这一专业关乎国计民生与绿水青山。“愿女儿能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工程人。水清渠畅之日,亦有你写下的一笔。”黄依依站在广工校园,心中有一种奇妙的归属感,她说:“作为一名‘广工二代’,走在父亲曾经走过的校道上,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份亲情纽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将以新一代的视角,续写这个与广工、与给排水专业的故事。”

妈妈刚毕业,儿子就来报到了。黄安东是广工先进制造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新生,他的妈妈马廷慧则是今年刚刚在广工毕业的工商管理硕士。“相信你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会成为未来最珍贵的回忆。”马廷慧说,广工变了,变得更美、更强;广工也没变,那份务实、进取的精神一直都在,她期待黄安东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长久的“耳濡目染”,让选择广工成为黄安东自然而然的决定。他选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正是看中广工在工科领域的深厚底蕴和资源优势。他期待在广工这个平台,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有担当、有技术的广工人。

“我与孩子母亲都毕业于广工,如今孩子有幸成为新一代‘广工人’,我们一家同校,倍感自豪。”机电工程学院新生梁茂楷的父母分别毕业于广工的应用电子和经济贸易专业,今天一家人走在广工校园,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在校园汲取知识、收获爱情,也奠定了事业与家庭的基石。期望孩子能珍惜这份特殊的缘分,传承广工人的务实与进取精神,在这片热土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灿烂篇章,成为母校新的骄傲。”梁茂楷的父亲说。

文丨记者 陈亮
通讯员 杜清 李成瑶 王宇涵 裴楚石
图丨学校供图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