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的韩江,见证过无数人间温情,也永远铭记着2025年3月5日那个凛冽的清晨。

当天,18岁的“00后”青年刘亮和谢桂、苏树桂为营救轻生同事,纵身跃入冰冷江水,在成功托起他人生命后,却被无情的暗流吞没,将自己的青春永远定格在潮州韩江畔。

9月16日上午,全省见义勇为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刘亮的姐姐刘小双为我们讲述了刘亮的故事。

寒江救援
18岁少年的生死抉择

“有人要跳江!”3月5日凌晨5时许,潮州某企业工作群里一条轻生信息,让刚下夜班不久的刘亮瞬间清醒。得知同事何某在韩江北堤发出绝望信号,他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随后拉上朋友火速赶往现场。

天色微亮,江风愈发猛烈。当刘亮与同事谢桂、苏树桂赶到江边时,眼前,情绪崩溃的何某半身浸在冰冷的江水中,对岸上焦急的呼喊和竭力劝导置若罔闻。

“别过来!”何某的哭喊被江风裹挟,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气氛凝固。当天7时28分左右,惊变骤生!何某突然从坐着的石堆起身,踉跄着向江心深处走去,没有丝毫犹豫!刘亮等三人,迎着刺骨的寒水,义无反顾地跃入江中!

“江水特别冷,他们冻得嘴唇发紫,却一直朝着同事的方向游。”现场目击者回忆,当时江面上暗流涌动,刘亮等三人的身影在波浪中起伏,却始终没有退缩。江水迅速漫过何某的胸口,几乎要淹没头顶!千钧一发之际,三人用尽全身力气,在水中形成一道“人墙”,死死拖住何某,对抗着水流和绝望的力量,艰难地、一寸寸地将何某拉向岸边相对安全的浅水区。

眼看成功的希望就在眼前。然而,意外突然发生。

就在何某获救的瞬间,湍急的暗流猛然卷住了精疲力竭的刘亮,将他拖入水底!众人只见他在水中挣扎了几下,试图浮出水面,却被接踵而至的浪头一次次压下。“刘亮!刘亮!”谢桂见状立即转身去救,却也被暗流吞噬。

当消防蛙人最终在下游约50米处找到谢桂时,那悲壮的一幕让所有人泪目:他依然保持着双臂前推的救援姿势,仿佛要将生的希望奋力推出水面。年轻的生命已永远停止了跳动——刘亮18岁,谢桂也仅有23岁。

平凡微光
“能搭把手就别躲着”是他的信条

“他从小就心善,见不得别人难。”提起弟弟刘亮,姐姐刘小双的声音哽咽不止。在家里刘亮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父母对他虽疼爱有加,却从不忘教导他“做人要正直,见难要帮”。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刘亮从小就养成了热心肠的性格。

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刘亮就经常帮邻居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挑水、喂鸡、打扫卫生。哪怕自己累得满头大汗,也从不抱怨。“亮娃子比自家娃还贴心。”这是村里老人们对刘亮的一致评价。

2023年,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为了贴补家用,16岁的刘亮跟着姐姐来到潮州打工。在企业里,他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主动承担夜班任务,哪怕连续熬夜也毫无怨言;同事请假,他二话不说顶班;新员工操作不熟练,他手把手教学。刘亮的领导和同事们都很喜欢他、支持他,都说“这个兄弟能处”。

“出门在外靠朋友,别人对我好,我得加倍还回去。”这是刘亮常挂在嘴边的话。每月发工资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转钱,自己只留几百元生活费。

在姐姐刘小双的记忆里,弟弟心中一直藏着一个“军营梦”。今年春节,姐弟俩视频时,刘亮还兴奋地说:“姐,等明年我满18岁,就去当兵,我想保家卫国,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可谁也没想到,这个充满朝气的少年,没能等到穿上军装的那一天,却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精神永续
英雄故事温暖一座城

“弟弟没读过多少书,但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该做的。”说起弟弟的义无反顾,姐姐刘小双哽咽道,弟弟不是一时冲动,是从小树立的“见难要帮”的观念。

三人的义举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荡起全社会的深深敬意与无尽哀思。潮州市民自发涌向韩江北堤,献上洁白的鲜花,寄托无尽的哀思与崇高的敬意。网络上的悼念如潮水般涌来:“真正的平民英雄,用生命点亮人间大爱!”“泪目!英雄一路走好!”

3月12日,潮州市湘桥区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为刘亮追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证书;4月12日,刘亮与谢桂、苏树桂一同入选中央政法委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

在广东省见义勇为工作会议上,刘亮的事迹被作为典型案例宣讲,引发全场共鸣。

“他用18岁的青春,书写了最动人的人生答卷。”刘亮的事迹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韩江会记住每一个守护生命的浪花,而刘亮三人见义勇为的精神,将永远奔流在时代的长河中。

统筹|周聪 周巍
文|记者 周聪
视频拍摄|记者 符畅
视频剪辑|记者 王炯勋
包装|麦宇恒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