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崴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的学科领航者。二十余载坚守医学前沿,推动我国肾病医学事业发展,勇破世界难题。秉持“学科为基、科研为刃、育人为核、服务为翼”理念,倾心培育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兼备的医学栋梁。在科研、临床、教学、管理、帮扶等多重角色间无缝切换、不知疲倦,以“热爱抵万难”激励学生,更是自身的真实写照。

学科引领:
夯实教学科研根基

中山一院肾内科,是中国肾脏病学的发源地。自 1963 年成立以来,汇聚众多医学大家,在腹膜透析、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糖尿病肾病等疑难病症诊治领域,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与国际前沿接轨。

作为新一代学科带头人,陈崴教授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健委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目标,围绕我国慢性肾脏病防治重大需求,主导构建“机制解析 - 技术创新 - 临床转化”研究体系,推动学科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学科高位发展为教学提供前沿案例,为科研提供实践场景,形成“以研促教、以教强医”良性循环。

牵头研发精准预测狼疮肾炎疗效新手段、积极推动“狼疮方(白花紫莲颗粒)”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实现科研成果向临床与教学快速转化,为无数患者带来新希望。诊室里,喜讯不断传来:“陈教授,我备孕成功啦!”“陈教授,我考上大学了!”这些患者的故事,是陈崴团队不懈努力的最好见证。

慢性肾病早防早治难题始终萦绕在她心头。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患者人数超 1.2 亿,但知晓率仅10% 左右。每当看到患者因基层诊断延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陈崴都倍感痛心。特别是一名 20 岁年轻人,因视力突然下降被送急诊,最终查出肾衰竭。这样的案例,让她更加坚定了寻找有效、精准、无创诊断慢性肾病方法的决心。

很大部分慢性肾病病因诊断依赖肾活检,但肾活检是有创检查,基层医院常规开展难度大。为破解难题,陈崴教授与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联合国内外多家医院成立“眼肾联盟”,研发全球首套基于眼底照片的无创人工智能慢性肾病诊断系统。这套系统犹如桥梁,连接基层医疗与精准诊疗,为慢性肾病早期诊断开启新时代。目前,“眼看肾病”智能诊断云平台正在国内外多个医疗中心开展临床应用和真实世界验证。陈崴团队希望这套系统能在更广基层医疗机构落地,惠及更多患者,助力提升我国慢性肾脏病整体防控水平。

科技赋能教学:
推动医学教育创新

在尿毒症治疗领域,腹膜透析是一项有效、经济、便捷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中山一院作为全球规模最大、质量领先的腹膜透析中心,系列研究成果纳入国际临床指南,开创惠及全国的腹膜透析“卫星中心模式”,显著提升我国腹透技术水平和推广,被国际同行盛赞为“广州模式”。

今年 3 月,陈崴团队与神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布腹膜透析大模型和 AI 助手。腹透大模型整合团队在该领域的先进知识、管理理念、经验及超5 万例样本数据,为患者及基层医护人员提供专业咨询,解答日常疑惑,提高培训和管理效率,助力基层医院开展高质量腹透。

“有了腹膜透析大模型和 AI 助手,基层医生成长周期大幅缩短,更多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能享受和中山一院同质化的腹膜透析管理服务。对患者来说,AI 助手可以全天候为患者提供远程指导和帮助,这是极大获益;进行腹透治疗的患者有利于坚持正常学习和工作,也能继续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陈崴语气里难掩欣慰与振奋。中山一院团队开创的“广州模式”,已将高质量的腹膜透析技术推广至全国 30 个省 / 市的县级医院,把教学成果转化为促进健康中国目标的具体行动,切实履行医学教育神圣使命。

热爱抵万难:
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陈崴教授不仅在医学领域深耕细作,更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作为副主编她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粤港澳大湾区医学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内科学》(中、英文版)和中国教学教育教学案例库 / 案例版数字教材;参与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十轮规划教材《内科学》(第 10 版)等教材专著 10 余部,将前沿科研成果融入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最前沿、最权威的学习资源。

“陈崴老师讲课逻辑清晰,由浅入深,把艰涩医学问题说得通俗易懂,结合临床实际,让人不觉需要死记硬背。”学生如是评价。她的内科学、诊断学、医学伦理学等课堂深受学生欢迎。作为广东省规范化培训专委会主任委员和中山一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她组织英文大查房、全英教学竞赛、临床技能工作坊等活动,提升学生临床胜任力与国际化视野。

科研实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陈崴教授通过科研沙龙、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指导学生从临床问题出发设计研究方案,激发创新潜能。她指导的学生屡获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称号。杨嘉怡博士在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胡昕蓉博士成功入选 2024 年度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等,这些成绩都是对她教学成果的有力见证。学生陈思秀回忆,陈崴教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想法,曾支持她在患者腹透手术中引入 VR 技术的奇思妙想,提升了患者就医满意度,也锻炼了其临床研究能力。

“热爱能抵万难!”陈崴教授常以此勉励学生,这也是她自身的写照。她生活节奏快,每天忙到深夜,科研、临床、教学、管理、帮扶工作交织在一起。“说实话,跟着她的工作节奏我们年轻人有时都觉得很累。但是陈老师无论多忙,在门诊永远是对患者充满耐心,娓娓道来。”陈思秀说,这一直鼓舞和提醒着她,在从医路上要时刻保持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和年轻人聊天时,陈崴教授总爱问:“这是不是你真心喜欢做的事?”她关心每一位学生发展,希望他们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陈崴教授用自己的行动托举起新生力量,为肾脏病诊疗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

【人物档案】

陈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肾内科主任,国家卫健委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曾获得“人民名医 - 优秀风范”“五佳优秀教育管理者”“羊城好医生”等荣誉。二十余载专注医学教育与肾脏病领域,承担多门本科核心课程,参与编写多部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2025 年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获奖感言】

热爱是医学之路的永恒灯塔,万难面前唯有热爱能铸就坚韧,我愿与亲爱的学子们共勉,以“行”为舟,以“知”为楫,脚踏实地守护一方健康,仰望星空推动医学进步。

文 | 记者 陈辉 实习生 赖欣怡
图|受访者提供

出品:羊城晚报社
总策划:任天阳
总统筹:林海利 林如敏
主编:龚丹枫 陈晓璇 王倩
统筹:卫轶 孙唯
版面设计:黄文倩
责编:卫轶
美编:黄文倩 陈健怡
校对:张家梁 朱艾婷 苏敏 马曼婷 桂晴 刘博宇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