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一场围绕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会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环保领域专家学者、龙头企业代表、行业协会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据了解,广东环保产业营收从2012年630亿元增至2022年2100亿元,直到2023年,全省环保企业环保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麦建波表示,当前环保企业整体营收规模变小、利润下降、人均产值减少,环保产业面临转型挑战,推动AI与环保深度融合,是突破行业瓶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在第9届中国环博会广州展期间,由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下称“粤环协”)、粤港澳大湾区环保产业联盟、环博会IE expo联合主办,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承办,新大禹环境科技(广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富鸿科技有限公司、韶实科技(广州)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协办的“2025广东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大会”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B区召开。

本次大会围绕环保产业真问题、真需求,分享环保领域AI技术最新成果与实践,为环保企业破解技术瓶颈、提升管理效率提供AI解决方案参考,助力环保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粤环协会长麦建波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麦建波表示,真正的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有高质量发展的行业企业,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当前环保企业整体营收规模变小、利润下降、人均产值减少,环保产业面临转型挑战的背景下,推动AI与环保深度融合,是突破行业瓶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资深专家分享了精彩观点。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曹斌博士指出,新质动能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AI技术将是释放环保产业新质动能的关键引擎。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易玖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夏志祥结合企业自身实践,探讨环保产业如何通过数字智能突破发展瓶颈,提升环境治理效能、降低运营成本。

技术的创新,离不开多方的碰撞与交流,在“人工智能技术在环保产业的落地路径探讨”的圆桌对话中,粤港澳大湾区环保产业数智化专家及龙头企业代表,围绕技术落地的痛点、难点,共同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各位嘉宾围绕AI技术在环保领域应用的现状、瓶颈与未来展开了深度思辨,现场思想碰撞激烈,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思考和战略启示。

会议现场还发布了首批“人工智能与环保深度融合的优秀产品及实践案例”。这些案例代表了当前AI技术在环保领域应用的先进水平和实用价值。

大会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人工智能与环保产业的深度融合已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产业革命。它正深刻地改变着环境治理的模式、环保服务的内涵和产业竞争的格局。

文、视频|记者 许敏 实习生 董李悦
通讯员 粤环协
图|通讯员提供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