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广东这片热土,一直都上演着敢为人先、奋斗不息的动人画面。9月25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广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奋斗的足迹”主题宣讲报告会在广州举行,12组来自全省各地、各行各业的宣讲员从他们的自身经历出发,用一个个精彩的奋斗故事,生动展现广东蓬勃发展的动人魅力。

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广东是奋斗的热土。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才有了如今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格局。

上世纪70年代,“一把锄头造林,百把斧头砍木”让肇庆岳山出现大片荒山残林。为解决“山多不出木”的困境,1974年,2万多名青年两次奔赴岳山开展造林大会战,140多天造林3.5万亩,奇迹般地把贫瘠荒山变成了万亩林海。

报告会现场,岳山造林大会战亲历者、肇庆市怀集县税务局离退休老干部马乃强,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研宣教科负责人黄爱连为大家讲述了“岳山造林”的故事。“悬崖峭壁何所惧,民兵战士心更红。”当年这股由艰辛与血汗凝结成的精神力量,至如今依然热辣滚烫,激励着每一代护林人的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历经数十载护林育林,如今的岳山林场满眼苍绿、处处风景,森林覆盖率高达92.6%,成为大湾区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珠海市国防教育促进会会长吴冬生讲述了自己从一名老兵成长为一名国防教育宣讲员的故事。尽管岗位变了,但保卫祖国的初心从未改变。他把军营的故事带进校园,将爱国强军的种子种进孩子们心里。

“43年,我把最美好的年华都放在了轴承这看似不起眼的铁疙瘩上,而它,也为我带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全国劳动模范、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冰讲述了她从初出校门的柔弱女生,变成把控车、磨、铣、刨、钳多种设备的行家里手,让中国轴承赢得世界尊重的故事。她表示:“幸福美好生活靠艰苦奋斗来创造。在新征程上,我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传承下去!”

凡人微光,凝聚力量

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份坚持都掷地有声,每一份力量都弥足珍贵。

受台风“蝴蝶”叠加季风影响,今年6月13日起,茂名出现强降雨。6月15日零时42分,信宜贵子镇中和村干部刘名芳在巡村排查隐患时,发现村道转弯处水流颜色不对,立即上报。在镇、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凌晨3时左右,该村3个自然村25户57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至村委会安置点。刚刚安置下,凌晨4时许,被暴雨冲刷崩裂的山体裹挟着泥水倾泻而下,35间房屋受损。因转移及时,无人员伤亡。

在这个过程中,“吹哨人”刘名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会现场。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静怡深情讲述了在风雨中守护村庄57人生命的刘名芳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角刘名芳也来到了现场。刘名芳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其他党员干部都一起奋力去施救。危急紧要关头,鲜红党旗凝聚强大力量;重大任务一线,党旗永远高高飘扬。”

英雄,从来不是从天而降。他可能是平凡人在危难时刻的一次奋不顾身的抉择,可能是一瞬间超越生死的勇气。

报告会现场,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党委委员李慧妍讲述了在一次山体垮塌灾难中,用生命保护群众的大源村治保队员汤伟鹏的故事。

东莞市公安局塘厦分局塘厦派出所副所长赵庆辉、东莞市鑫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李春久、东莞市水霖实验学校教师冯国林共同讲述了洪水来临时,东莞市塘厦镇的警民合作救人的故事:“一个人托不起一辆车,一群人却能够托举起生命”“如果再有下次,我们依然会选择挺身而出”。

深情的讲述,让不少观众湿了眼眶,现场响起阵阵掌声。正如一位观众所说:“这些平凡人的故事,犹如一束束温暖的光,照亮着我们奋进的路。”

敢为人先,勇攀高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在广东这片创新沃土上,有这样一群敢为人先的探索者——

“我在科研和教学道路上取得的每一步进展,都是祖国和时代对奋斗者的馈赠。”报告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讲述了他带领团队不断创新,“用建筑记录行进中的中国”的故事,他表示,未来,将继续秉持“两观三性”设计理念,用建筑记录时代,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话语体系,让中国建筑登上世界之峰。

“我们做科研,就是要做别人做不到的,别人不敢做的东西。既然没人走过,我们就一起踏出一条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联培博士贾征楠讲述了历经十年磨砺,中国二维金属从“追跑”到“领跑”的故事。作为大湾区的科技工作者,他表示,誓要“把科研的命脉,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中”!

从登上春晚舞台跳舞,到进工厂干活,今年以来,广东“智造”的机器人大放异彩。报告会现场,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讲述了不断突破创新,推动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故事。

青春力量,扬帆远航

奋斗,是青春最深沉的誓言,也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扎根基层、投身实业,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是一名“90后”年轻人。2020年她从大城市的写字楼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新农人”,也为稻田带来了新活力:比如,牵头成立广州市第一家农机联合社,年服务作业面积突破10万亩次,盘活了三千余亩闲置田地;组建“大地先锋队 稻田铁骑兵”新农人团队,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打造“燕芬开讲啦”新农人系列课程,为返乡青年传授农机农艺、品牌运营等技能等等,想方设法用新技术为农业赋能。“土地从不辜负奋斗者!我相信,广阔的乡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天的农门,会是明日的‘龙门’!”

“大家好,我叫张家城,电影《我,就是风!》里的主角阿城就是我。”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学生张家城一开口就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位“独臂篮球少年”的故事带给了许多人希望和勇气。他说:“我知道,不管是篮球还是电影,这些都是我人生中的宝贵经历,我还会继续努力前行,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报告会现场,张家城也收到了一份“可爱到发芽”的礼物——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会徽及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刘平云送给他的“喜洋洋”和“乐融融”。再过一个多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行。如今,两只可爱的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已经成为了大湾区一道靓丽风景线。刘平云现场讲述了吉祥物和会徽设计背后的故事。深耕湾区文化“IP”设计二十余年的他说,正是粤港澳大湾区这片沃土让文化创意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动人的故事娓娓道来,精彩的讲述深入人心。一个个奋斗故事,生动展示了广东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展现了南粤儿女激扬青春、挺膺时代的豪情与壮志。

文|记者 丰西西
图|主办方提供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