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西贝公众号发布文章《7岁的毛毛:我以为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文章以7岁儿童毛毛的视角,讲述了毛毛从2岁起开始吃西贝,妈妈因为最近的新闻不让毛毛光顾西贝,毛毛哭着、闹着,哪怕妈妈用玩具“诱惑”,也要遵守与西贝的“约定”,最后妈妈想通了的故事。
文章被不少网友质疑“公关部门真的是史诗级拉垮”“禁止煽情炒作”……截至目前,西贝已经删除该篇文章。
9月25日上午,记者以顾客身份联系西贝客服中心咨询相关情况,一名客服人员回应称,发布该文章的公众号“西贝品味早读”是一个内部服务号,主要给企业内部的伙伴阅读,因为发文后遭到了网暴,鉴于对伙伴和顾客感受的考虑,下架了相关文章。
从该文引发的反响可以看出,西贝依然没有搞懂网络传播。其内容是否虚构让人生疑,拿儿童煽情更是不妥。这种表演般的煽情,又遭遇了网友的现实打脸。
西贝这次经历的风波,如罗永浩所说,不是什么涉及食品安全底线的大事。但由于西贝前期的灾难级公关,将自己推向舆论漩涡,客流损失严重。从最新的这篇温情公关文中,公众能感受到西贝对拯救客流的迫切,只不过这篇温情公关文未能换来普遍的同情。
平心而论,西贝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能做到当今规模,实属不易,如果仅因一次公关领域的“黑天鹅”事件而崩塌,从创业就业角度来说,实在让人可惜。据公开资料显示,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员工人数超过2.4万名,这绝非小数。
硬怼式公关被网友嘲讽为自戕,煽情式公关又被网友认为是表演,西贝该如何公关、如何自救?
答案不可能简单,更不可能立竿见影。西贝当前最应该去做的,也许应该是更谦逊更真诚地听取意见、服务顾客,比如优化菜品及食材和制作工艺等。
做餐饮实体不易,做危机公关更是难上加难。如果总试图以“翻车式公关”挽回形象,西贝最应该做的也许是放过固执的自己。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中国蓝新闻、极目新闻、潇湘晨报)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