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东莞城市学院召开用友新道数智财经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研讨会暨理事会成立大会。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梁峰教授、总经理董丙涛、中南区副总经理黄堪敬、广东分公司校企合作总监李丽,东莞城市学院校长李振华、执行校长方伟华、副校长康贤刚、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任赖忠孝、教务部副部长周杰、商学院副院长肖文锋、商学院副书记惠梦瑶、商学院各系部主任及教师参会。

东莞城市学院校长李振华在大会致辞中指出,当前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财经领域正经历从“传统核算”向“数智管理”的深刻变革,企业对既懂财经专业知识、又掌握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的高级形式,是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是跨学科的教育教学机制,也是高校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实现变轨超车的重要途径。通过共建用友新道数智财经产业学院,聚焦数智财经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岗位需求,推动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双方在师资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科研协同等方面的合作,构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岗位适配”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副校长康贤刚宣读了《关于成立用友新道数智财经产业学院理事会的通知》,李振华担任理事会理事长,方伟华、康贤刚、董丙涛、黄堪敬担任理事会副理事长,肖文锋、鞠晓红、韩静、刘飞雨、李丽、魏闯、王光思担任理事。韩静任理事会秘书长、李丽任理事会副秘书长。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由肖文锋担任,韩静、徐启超任副院长。
用友新道数智财经产业学院院长肖文锋介绍了产业学院发展历程:2014年至2018年,校企合作1.0阶段,双方共建跨专业综合实验室,并将商科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8-2022年,校企合作2.0阶段,双方通过财务管理专业共建,提升了专业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并成功入选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2022年-2025年,校企合作3.0阶段,双方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合作持续深化,合作专业不断拓展,金融学专业将于2026年纳入产业学院招生。通过与新道科技的合作,双方共同取得了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首批新文科项目等标志性成果,有效提升了该校商科专业竞争力与影响力。

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丙涛介绍了用友新道数智财经产业学院建设规划,未来将通过强化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协同,探索财经人才特色培养标准;打造产教融合型虚拟教研室,助力金师队伍建设;面向就业,以生为本,开展职场精英打造计划等建设举措,致力将用友新道建数智财经产业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学院。
国家智慧金融行业共同体秘书长、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梁峰教授作“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AI及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面向人才培养需求的识变、应变和求变”主题报告。梁峰从宏观视角、微观视角、科技视角、产业视角剖析了高校面向人才培养需求的科学识变;建议高校应以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为抓手推进高校提升内涵式发展,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抓手推进高校完善人才培养适配机制,以AI融入教学全过程为抓手推进高校加快教学数字化进程,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推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应对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同时应围绕构建未来教育形态、构建学科交叉专业、构建3+3培养矩阵、构建产业学院体系、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五个方面主动求变。

东莞城市学院执行校长方伟华作“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主题报告。方伟华介绍了东莞城市学院产业学院建设的基本情况,深入解读了现代产业学院的七大建设任务,分析了现阶段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面临的基于与挑战,并着重强调用友新道数智财经产业学院要按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的要求,瞄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为学校其他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文 | 记者 余晓玲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