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广州美术学院(简称“广美”)主办的“未来学院”通识教育改革系列活动正式启幕,活动涵盖“学院何为:艺术-教育-社会的未来图景”国际论坛、“未来学院:GAFA通识教育改革实践文献展”及国际工作坊三大板块,旨在以通识教育改革回应时代变革,汇聚全球智慧勾勒艺术教育未来图景。

当日上午,作为活动重磅板块的国际论坛在广美大学城校区举办,40名来自全球高校、科研院所、艺术机构等领域的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与实践家齐聚现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数十所院校代表及媒体、社会各界人士参与。

广美党委书记林蓝在欢迎辞中表示,高等教育正面临科技迭代等多重挑战,广美以通识改革回应时代之变,此次论坛旨在搭建思想交流平台,为未来学院注入活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康宁致辞时指出,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需突破路径依赖,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衔接,广美改革是顺应时代的探索。

论坛上,中、德、日、美、韩等六国专家发表主旨演讲。广美院长范勃提出“新质艺术力”“新域创造力”概念,详解该校“大通识”改革通过“6+2”课程体系实现三大转向,呼吁艺术教育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原能力”。暨南大学校长邢锋强调大学需以“不变”的核心素养应对时代之“变”,应授人“猎枪”而非“面包”,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德国学者项飙提出“附近位育”理念,主张教育回归个体经验与在地关系;日本学者渡边诚分享“Global 7”项目经验,构建“大学-海外院校-企业”协同育人机制;美国艺术家安・汉密尔顿强调艺术应建立感知连接;韩国学者李进俊则探讨创意AI与艺术融合的可能,呼吁守护人类独特性与想象力。

当日下午,三场分论坛围绕“新质艺术力”“新域创造力”“新知洞察力”展开深入研讨,从多维度深化对艺术教育未来的思考。同期,“未来学院:GAFA通识教育改革实践文献展”在广美大学城美术馆开幕,通过文献、教案、学生作品等,鲜活呈现该校改革思路与实践路径。

此次活动是广美“大通识”本科培养改革一周年的重要举措,精准回应了人工智能时代艺术教育如何突破“象牙塔”模式的全球课题,为艺术教育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凝聚了共识。

文|记者 秦小杰
视频|记者 秦小杰 实习生 沈婷
图|学校提供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