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金秋,“新龙”骏水。10月2日,广州荔湾泮塘五约为全新定做的龙船举行骏水仪式。村民带上锣鼓、醒狮、罗伞、龙船牌等,到番禺上漖龙船厂“接”新龙船回到荔枝湾涌,并进行简单的巡游仪式。明年端午期间,这艘新造的坤甸木龙船有望与其他龙船,一起迎接前来荔湾湖公园“趁景”的“契爷”—— 有着590多年历史的佛山盐步“老龙”。
当天上午,泮塘五约村民在仁威祖庙集中出发,前往位于番禺上漖村龙舟东街的龙船厂“接”新龙船。在锣鼓声中,扒仔们分工合作,为新龙船插上黑字白底“仁威五约”龙船牌;搬龙船鼓上船;插罗伞;放好龙船桡……
醒狮围绕龙船转一圈,有威望的老人洒柚子叶水……经过一系列祈福仪式,扒仔们分别站在船身的两侧,伴随着鼓点,缓缓地把架放在圆形木棍的龙船推向船厂外的河涌。随后,扒仔们有序地坐上龙船。
龙船骏水即新龙船落水(下水),寓意新龙船顺风顺水,祈愿新龙船在水中活动如骏马那样飞快。为对制作龙船的师傅表示感谢,龙船在船厂外的河涌来回划,向师傅们表达敬意。
新龙船回到荔枝湾涌后,泮塘五约的村民还特意准备了一艘老龙船迎接新龙船“回家”,带新龙船在荔枝湾涌一带来回划。按照礼仪,新龙船还拜访同在荔枝湾涌水系的泮塘首二三约龙船会、泮塘四约龙船会,告知兄弟村约新龙船已到家。
泮塘首二三约龙船会、泮塘四约龙船会的负责人鸣响鞭炮,热烈欢迎新龙船到访,还向坐在新龙船的扒仔们作揖,祝贺新龙船骏水。
据村民介绍,泮塘五约新龙船由坤甸木制作而成,长度超38米,有72个桡位,是男子传统长龙,按照泮塘村特有的“突眼龙”制作。泮塘“突眼龙”以前用作竞渡,龙船没有设龙头龙尾,避免竞渡撞坏。但龙船两则有金色凸出的圆木,代表龙船眼睛,以此象征龙头。
村民介绍,新龙船“回家”后,泮塘五约共计有6艘龙船——3艘坤甸木长龙,1艘杉木中龙,2艘玻璃钢龙船。
“村中越来越多年轻人热爱龙船文化,他们觉得已有的龙船还扒得不‘过瘾’,加上老龙船的木质质量慢慢下降。经大家商议后,村中有400多人自愿凑钱定做新龙船。”泮塘五约有威望老人、广州蔡李佛拳泮塘分会习成堂颜馆名誉顾问李声权今年83岁,从儿时开始接触泮塘龙船活动。
李声权表示,龙船是水乡文化中特有的群体活动,扒龙船能强身健体,也能凝聚村乡力量:“龙船活动是村中大事,尤其是以前经济条件有限,举办龙船活动更是难能可贵。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好,村中也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喜爱传统龙船活动,水乡的龙船文化得以延续。”
泮塘村有900多年历史,其龙船文化已有400多年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在明朝,一场官府举办的斗龙景,泮塘龙船与佛山盐步“老龙”结契,泮塘龙船认盐步“老龙”为“契爷”,形成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佛山盐步“老龙”到访荔枝湾,探访泮塘龙船“契仔”;农历五月初六,泮塘龙船到佛山盐步探望“契爷”。广佛两地龙船端午互访的传统延续至今。
李声权表示:“明年端午,新龙船将和村中已有的龙船一起迎接‘契爷’,参加泮塘锦龙盛会。农历五月初六,将努力安排两艘传统龙到佛山盐步拜访‘契爷’。”
文、图、视频|记者 马思泳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