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结束,不少人卡着免费的点下高速。据媒体报道,陈先生因晚8秒驶离高速被收500元高速费,称自己“失眠到天亮”;而魏先生则在最后一分钟成功卡点出站,省下足足13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10月8日午夜于多地高速收费站上演的“卡点大战”中,收费员们不约而同地一边引导司机尽快通过,一边催促大家“快点快点”。最终当然是严格卡点计费,体现了尊重规则的刚性——温情可暖人心,但规则不容突破。

收费员的催促声,是规则框架下动人的善意表达。当司机们争分夺秒冲向收费站时,那一声声带着急切的提醒,既有着对普通人省钱诉求的共情,更包含岗位值守者的柔性关怀。这份无须言说的默契,让冰冷的收费流程多了一丝人情味,也让“卡点大战”多了几分“并肩作战”的欢乐,成为高速路口独特的温情风景。

但温情不能替代规则的刚性。根据交通运输部门的规定,假期高速免费应以车辆驶离出口车道的时间为准,超时即需缴费。收费员则应严格执行“应收不漏、应免不收”的操作规范,并无权限为几秒之差网开一面。从法律层面看,超期收费符合政策要求,且不存在弹性空间。

这种“一秒不让”的规定看似严苛,实则是维护公平的必由之路——若8秒可“豁免”,那1分钟、5分钟、10分钟便难以界定,规则将沦为可被随意拉长拉短的橡皮筋。

假期拥堵导致的超时,确实值得体谅。事实上,交通运输部早已给出解决方案:当免费时段临近截止,司机可选择提前下高速再重新上,如此便仅需缴纳剩余路段的费用。这一方案既守住了规则底线,又为司机提供了灵活选择,兼顾了公平与实效。

晚8秒收500元与“快点快点”出现在同一事件中,体现的正是规则与温情的共通之道。收费员的催促是温情的边界,严格计费则是对规则尊严的维护。当政策的便民提示被更多人知晓,当更多司机学会提前规划行程,高速路口的“卡点大战”或将减少,而那份藏在规则里的温情,永远会是旅途温暖的注脚。

文|李丽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