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第七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嘉应学院江北校区举行。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全国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近60名专家学者齐聚“世界客都”梅州,共同探讨物理学哲学领域的前沿议题与发展新路径。


开幕式上,嘉应学院副校长廖志成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并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学术活动深化物理学与哲学领域的研究,拓展学术合作网络,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作出贡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董春雨在致辞中强调了物理学与哲学的密切联系。他以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为例,梳理了科学家对物理学哲学发展的重要贡献,同时指出当前该领域面临的新挑战,并鼓励更多青年学者投身相关研究领域,推动物理学哲学向更深层次发展。
据了解,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与复杂系统等前沿领域不断突破的背景下,物理学哲学正面临一系列新的理论挑战与思维契机。为进一步推动物理学与哲学之间的跨界探索与深层对话,第七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于10月17日至19日在嘉应学院开幕举办,研讨会设置了多场分组讨论和大会报告,议题涵盖量子诠释、科学建模、人工智能与物理等多个前沿研究方向,为学者们提供了深度交流的平台。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与嘉应学院联合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梅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承办。会议旨在拓展当代物理学与哲学的交汇视野,推动物理学家与哲学家之间的实质性对话,探讨物理学哲学在新科技时代的理论使命与实践路径,进一步推动我国物理学与哲学的协同发展。
文、图|赖嘉华 实习生 毛雨馨 田欣仪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