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写作学会组织23名教授、作家、学者组成调研采风团,赴广州市黄埔区开展为期一天的深度调研活动。此次活动以“文学创作与区域文化发展”为主题,通过实地走访与座谈交流,挖掘黄埔深厚的历史文脉与创新活力,探索文学服务地方发展的新路径。

调研团首站抵达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摇篮,黄埔军校见证了国共合作的历史风云。调研团一行参观了校史陈列展厅与复原旧址,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与实物展陈,深入了解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

随后,团队前往长洲岛隆平院士港,考察这一以农业科技为核心的综合性园区。隆平院士港是由袁隆平院士谋划、选址和题名的省重点农业农科产业园区。项目力争成为“农业界黄埔军校”。

午后,调研团参观了科学城展厅与励弘文创旗舰园。科学城作为广州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展示了黄埔区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先成果;励弘园区以AI+元宇宙·新文创为核心,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特色,形成AI数字文化产业集聚生态,成为黄埔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调研团会同黄埔区文联举行了专题座谈。会议由黄埔区文联副主席张骞主持。区文联主席徐申泉、区文史专家李伯云、区作协主席王国省以及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

李伯云以“文学创作与文史研究合作促进黄埔发展”为题发言。他指出,黄埔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与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拥有丰富的文史资源,文学创作应深入挖掘地方历史,实现文史研究与文学叙事的双向赋能,为区域发展注入文化内涵。

王国省介绍了协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黄埔作协围绕黄埔历史、革命传统与产业发展主题,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与地域风情的文学作品,并通过采风笔会、文学讲座以及“文学阅享会”品牌活动等形式推动文化惠民,引导全民阅读,服务区域文化建设。

在交流研讨环节,省写作学会顾问、省政府参事室原巡视员彭赟表示,黄埔区在红色文化传承与科技产业创新方面的实践令人振奋,文学工作者应主动深入基层,书写反映时代巨变的鲜活故事。

省写作学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伟提出,写作学会将加强与黄埔区的合作,推动创作基地建设与题材共研,实现文学与地方发展的良性互动。

省写作学会顾问刘付云认为,应深入挖掘并活用黄埔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共享,以创新方式共同打造具有湾区认同感的文化品牌。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王瑛表示,文学创作与文史研究对黄埔具有多方面重要价值——既能系统传承与弘扬黄埔的海丝文化、红色文化、岭南文化、科技文化等深厚底蕴,也能以生动方式展现其历史底蕴与新时代风采,还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将成果转化为多种文化产品。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教授、作家与学者围绕“非遗与现代表达”“科技叙事与文学温度”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黄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梅声洪在总结讲话中提到,黄埔区正处在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科技创新的交汇点,希望以此次采风为契机,搭建全省写作人才与黄埔区的长效合作机制,鼓励作家们深入一线,创作出更多展现黄埔精神、讲好黄埔故事的精品力作。

文丨记者 陈亮
图丨活动方供图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