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72岁的陈伯(化姓)被一阵阵钻心的牙痛日夜折磨时,他没想到,一颗小小的智齿,会让他面临近住院全麻手术的选择。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仅在门诊十分钟时间,便卸下了这份沉重的负担。
辗转求医遇难题
复杂风险筑高台
陈伯原在外地居住,突发牙痛,自行服药无效后前往当地一家口腔专科医院。检查显示他右上智齿的“特殊身份”——这颗牙位置刁钻,牙根与上颌窦底壁关系密切,拔除时极易导致上颌窦穿孔,引发后续感染。
雪上加霜的是,陈伯年事已高,并患有高血压,当地医生担忧术中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综合考量,当地建议他住院,在手术室全麻环境下进行拔牙,预估费用不低。
高昂的费用、全麻的风险、住院的繁琐,如同一座大山压在陈伯心头。然而,牙痛不等人,在预约手术日期前,疼痛加剧,放射至半张脸,令他痛不欲生。怀着一线希望,他连夜飞回广州,前往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急诊综合科就诊。
精准评估破困局
微创巧手除顽疾
面对这位“风险叠加”的患者,该院急诊综合科古向生教授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细致检查,并结合CBCT影像资料进行了周密评估。古向生认为,尽管陈伯存在上颌窦穿孔和高血压出血风险,但通过精准的术前评估和门诊局部麻醉下的精细微创操作,风险是可控的,完全具备门诊拔除的条件。
“评估是关键。”古向生解释道,他们通过三步走策略严密布控:全面问诊掌握高血压用药及控制情况;精准借助口腔CT三维重建明确牙根与上颌窦的“安全距离”;术前一天让患者监测三次血压,确保稳定在安全范围(140/90mmHg以下),并排查凝血功能。
在陈伯和家人的信任下,手术在老年门诊诊室展开。古向生摒弃传统“敲、撬”方式,采用“微创分根法”,器械轻柔分离牙周组织,顺着牙根生理走向缓慢施力。他全程密切关注陈伯的反应和血压变化,整个过程平稳流畅。不到十分钟,困扰多日的患牙被成功拔除,陈伯全程无痛感,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针对高血压的出血风险,医疗团队术前备好止血材料,术中采用“分层压迫止血”,术后细致叮嘱护理要点。
仁心仁术获赞誉
老年口腔治疗见真章
从住院全麻的担忧到门诊十分钟解决的轻松,巨大的反差让陈伯感慨万千。术后恢复良好的他,内心充满感激,向古向生团队送来了手写的感谢信。
据古向生介绍,像陈伯这样“牙病+基础病+治疗失败史”的复杂情况在老年门诊并不少见,尤其在季节更替或节假日前后。老年人常因怕麻烦、怕花钱而拖延治疗,导致就诊时病情复杂化,且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针对老年人口腔治疗的特殊性,古向生强调核心在于“兼顾治疗效果与基础病安全”。他总结三点经验:病史沟通要“细”,主动细致追问,甚至请家属协助,避免遗漏;治疗方案要“柔”,优先选择微创、温和方式,控制治疗时长,避免老人过度疲劳;术后护理要“实”,提供书面护理指南,确保医嘱清晰传达,并保持通畅的沟通渠道。
“老年人口腔治疗不只是‘治牙’,更是‘治人’。”古向生说,“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到其身体条件、心理状态,用更细致、更耐心的方式,帮助他们摆脱牙病困扰,安享晚年。”
文|记者 朱嘉乐
通讯员 杜维东 曾秉辉 王心怡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