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珠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全市高质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有关情况。截至目前,“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462个,总投资额12亿元以上,惠及居民12万户以上,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改造规模超前,惠及居民超12万户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关乎千家万户福祉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大事”。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田建华介绍,珠海市始终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连续四年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列入市十件民生实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十四五”期间,珠海全市已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462个,完成改造377个,总投资额超过12亿元,惠及居民超过12万户,已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在具体项目层面,全市累计完成楼房建筑物本体改造987栋,惠及居民2万户以上;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累计建成730台,惠及居民近万户。聚焦2025年,全市计划开工改造不少于64个小区、完成改造不少于100个,截至10月15日,已顺利实现开工目标,并完成改造77个小区,1-9月新增建成电梯90台,改造工作正按计划扎实有序推进。

面对老旧小区改造中最为棘手的资金难题,田建华详细解读了珠海探索构建的“五个一点”多元化资金筹措模式。一是积极“争一点”中央资金,“十四五”期间共获得约4.87亿元中央补助。其中2025年高达2.03亿元,创历史新高,且因绩效优异连续两年获得省级绩效奖励。二是地方财政“投一点”,将其纳入年度预算并设立专项资金,市级财政按1:1比例对区级进行事后奖补,累计已达2.1亿元,精准投向基础类改造。三是推动专业经营单位“出一点”,明确水、电、气、通信等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管线迁改入地。四是引导居民“筹一点”,创新建立楼房本体改造政府与居民1:1出资共担机制,政府奖补每户不超过5000元,有效撬动居民出资约9000万元,形成了“我要改造”的踊跃氛围。五是探索市场化“融一点”,通过连片改造和“建管运一体化”运作,引导国企介入,拓宽收益渠道,弥补资金缺口。在政策保障方面,珠海已形成“1个实施方案+N个配套政策”的完整制度体系,为改造工作提供了坚实的顶层设计和操作指引。

治管并重,确保小区“青春永驻”

作为主城区,珠海市香洲区的改造任务占全市七成以上,其探索的长效管理机制备受关注。珠海市香洲区政府分管负责人、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邓本杰介绍,珠海市香洲区始终坚持“治管并举、治管并重”,将后续管理维护前置考虑。

在改造前,社区即引导小区成立业委会或议事协商机制,并就改造后的管理方案达成一致,确保小区“有人管、管得住”。同时,着力健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归集机制,依法推动小区设立专户,并将改造中新增公共设施产生的收益补充进去,为长期维护构建“资金池”。此外,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红色物业”,建立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

邓本杰特别以青竹花园项目为例介绍,该项目通过党员带头,居民表决通过提升物管费标准用于专项维修,成为全省首个成功推动老旧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的典范。

目前,珠海市香洲区所有改造项目均已实现建管并重、长效管理。面对未来,邓本杰表示,香洲区尚有467个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待改造,已成立高规格指挥部,印发专项指导意见,并立下“三年计划两年干”的军令状,力争2026年底前全面启动剩余小区改造,助力“魅力香洲”焕发新颜。

文旅融合,业态迭代重塑街区魅力

在推进基础类改造的同时,珠海同样注重特色传承与内涵提升。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陈真介绍了特色街巷打造与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他提到,珠海印发了推进“里子”工程的方案,按照“一街(巷)一策”原则,系统梳理并协同推进33项特色街巷重点任务,2024年已圆满完成年度目标。

陈真以光华街为例,生动阐释了“微改造、精提升、活业态、强治理”的实践路径:通过高标准规划引领,构建“政府主导+国企操盘+商户共创+居民共建+高校智援”的多元共治模式;秉持“最小干预”原则实施基础设施升级和景观营造,形成“三广场、六门、九巷、十二微地标”的慢行系统;围绕“慢生活”引入特色文旅商户,开发文创产品,成功塑造“漫步狮山”品牌。此外,香洲埠、南屏历史文化街区、斗门旧街、唐家古镇、桂山镇红色路线等历史街区的活化提升,也实现了建筑与人文的协调共生,让老城区留住了记忆,聚拢了人气。

针对社会关注的老旧小区自主更新问题,陈真回应表示,珠海已启动相关政策研究,积极学习借鉴广州、杭州等地成功经验。目前正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评估分类,摸查香洲区具备自主更新意愿的小区情况;二是试点选取,聚焦建筑质量差、安全隐患突出的区域,鼓励先行先试;三是政策指导,研究优化户型、适当增加居住面积、争取财政奖补等政策措施。下一步将加快选定试点,优化政策,有序推进自主更新,探索危旧房改造新模式。

畅通“地下血管”,小区用水更安心

供水排水设施的升级改造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用水安全和居住环境。珠海市水务局四级调研员程远介绍了水务部门的相关工作。“十四五”期间,珠海水控集团对全市老旧小区供水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并已完成119个小区的供水设施改造,切实保障饮水安全。在排水方面,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全市统筹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其中珠海市香洲区通过前山河、凤凰河流域治理等项目完成751个小区改造;珠海市金湾区完成23个,计划推进86个;珠海高新区已完成5个。通过系统治理,全市水环境与人居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程远表示,下一步水务局将继续紧密结合改造工程,加快实现供水安全保障目标,推进生活污水排查,督促制定供排水管网改造计划,同时加快智能水表改造,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并打造高品质饮用水项目试点,为“美丽家园 共同缔造”提供更坚实的水务支撑。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发展的“里子工程”,也是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改造的是物理空间,重塑的是城市功能,凝聚的是民心民意。随着这项工程的纵深推进,一座座焕然一新的小区家园,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写下最温暖、最生动的注脚。

文、视频|李旭 欧昊

图|受访者提供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