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5年广东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启动仪式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举行。本次活动以“头雁领航・岭南兴乡”为主题,现场通过多维成果展示与启动仪式,携手拉开新一年度乡村人才培育序幕。

启动仪式前,会场外的“头雁”教学成果展与产品展示会已热闹启幕,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展区内分设四大板块,全方位呈现“头雁”项目培育成效与乡村产业活力。产品展示区里,来自三校学员的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涵盖南药、丝苗米、油柑深加工产品、茶叶等各类优质成果,既展现了学员的产业实践成果,也为供需对接搭建了现场平台。

作为广东乡村人才振兴的标志性工程,“头雁”项目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依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三所高校优质资源,累计培育3200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四年来,项目构建“制度保障+精准培育+持续帮扶”全链条体系,推动学员成为产业升级“领头者”、农民增收“带动者”——累计带动30万农户增收,促成金融支持500余人次、校企合作500余项;727名学员获“乡村工匠”职称,其中16人获评正高级职称,6人当选全国劳动模范,7人获评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真正实现“培育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示范效应。

启动仪式上,一批在 2024 年培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导师及学员受到表彰。受邀登台领奖的优秀教师代表包括: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蔡晓琳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张智军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张蓓教授;优秀导师代表包括: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刘同来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王娟副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刘吉平教授;优秀学员代表包括:广东鱼泽原养殖有限公司游晓瑜、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辉瑶化肥经营公司林志辉、揭西县大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方敏、广东京橘药业有限公司庞富、广东文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黎成丰、广州雪玉茶业有限公司吴雪彩。

三所高校的“头雁”育人模式特色鲜明、各有所长。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长廖明介绍,学校紧扣“注重实践、扶助农工”校训,构建“集中授课+线上学习+实地研学+导师辅导”四位一体模式,创新“学用贯通透”五步闭环教学,首创“人才基因诊断+小班孵化”范式,累计培育学员1080人,带动3000余户农民增收,服务农业经营主体超1000家,为广东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华南理工大学以“工业思维赋能农业”为核心,打造“品牌价值提升特训营”,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场景深度融合;华南农业大学建立“头雁智库”,开展跨省交流活动,助力学员链接全国优质资源。

新老“头雁”代表依次分享实践感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蔡晓琳副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李冠强在讲话中表示,三所培育高校各有特色育人模式,彰显“各展所长、协同赋能”的“广东头雁”培育格局。他提出,要聚焦培育质量,完善体系建设——优化“一班一案”个性化方案,建强“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乡土专家”实战型师资库,创新“移动课堂”与实训基地建设,落实“一对一”长效导师帮扶机制。

启动仪式后,400余名“头雁”共同参加开学第一课,由张震副教授引导学员将思想政治建设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据悉,2025年的1000名新学员后续将分赴三所高校接受系统化培训,课程涵盖数字化转型、供应链管理、三产融合等核心内容,通过“理论+实践”双轨教学,成长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领军人才。

文丨记者 陈亮
图丨活动方供图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