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2025华南口腔医学创新大会在广州开幕,来自全国的院士专家、学界领袖及业界同仁逾60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口腔医学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搭建贯通产学研的创新平台
本次大会是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光华学术月”系列学术活动的代表项目,由广东省口腔医学会、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广东省科技合作研究促进中心联合主办,为期6天,涵盖院士面对面、院长论道、菁英论学、创新转化沙龙、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各口腔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等产学研用全链条智慧研讨。

开幕式现场,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院长陈莉莉致辞时表示,本次大会以“创新、融合、引领、共享”为宗旨,旨在搭建一个贯通产学研的创新平台,推动口腔医学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口腔医学会会长程斌表示,广东作为全国口腔医学大省,始终走在我国口腔医学发展的前沿,学会将继续加强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不断推动广东实现从口腔大省到口腔强省的新跨越。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刘利群主任指出,口腔医学创新发展大有可为,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全力支持全省打造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口腔服务体系,共同为推动我国口腔医学事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光华口腔的发展建设,不断追求卓越、奋力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口腔医学中心,希望光华口腔勇当“探路者”、勇做“攻坚者”、勇为“引领者”。

专家聚焦口腔医学创新前沿视野
在开幕式当天的“大师面对面”论坛环节,现场氛围热烈。院士们深入剖析学科交叉、临床转化及数字化口腔医疗发展,为参会者带来干货满满的前沿视野。
程斌指出,当前AI和手术机器人已实现口腔诊疗的“精准化+微创化”突破。例如,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A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影像诊断和病理分析,如上颌窦炎、囊肿等炎症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可达95%以上。
此外,医院多个团队正探索AI辅助病理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新方法,旨在实现早期病变预测和精准治疗。而备受瞩目的手术机器人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除种植手术外,还用于牙体牙髓复杂根管治疗及根尖手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创伤并提高治疗成功率。

放眼未来,程斌表示,AI与手术机器人或将实现“协同化+普惠化”——AI参与术前诊断与方案设计,机器人执行精准操作;同时技术下沉,将高端诊疗与基层医疗有机结合。比如,广州与喀什的远程协作可实现千里之外的复杂诊疗,让偏远地区患者享受顶尖服务。
专家认为,广东在口腔医学创新研究和临床实践赛道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临床需求大,广东是口腔医学大省,解决临床问题的需求正成为推动口腔医学创新的原动力。二是完善的产学研基础及资源,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突出,例如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成立的多个科研项目已实现千万级成果转化,在口腔学领域属少见现象;三是技术与政策支持有力,广东省卫健委联合12个部门出台了针对医疗行业的三年行动计划,为创新和临床实践提供保障。
文、图|记者 朱嘉乐 实习生 黄麒臻
通讯员 梁剑芳 李雅伦 王心怡 徐正阳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