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甲午海战之后,北洋水师为何背负百年骂名?
2018-10-17 11:24 羊城派 原创
说天说地说新闻,解花解语解趣事

羊城派原创文本/夏杨

近日,甲午海战中重伤沉没的经远舰在大连庄河海域被发现,甲午战争这一沉重话题再次引发人们关注。

124年前的1894年9月,大清帝国北洋舰队在辽宁大东沟海域遭遇日本联合舰队突然袭击,一场惊天动地、血肉横飞的生死大战瞬间爆发。在决死抵抗中,北洋舰队损失经远号、致远号等5艘主力舰。

甲午海战沉舰经远号近日被发现 图/央视新闻

在随后的刘公岛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王朝企图通过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努力宣告失败。中国彻底滑向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深渊。日本则称霸东亚,并萌生出侵吞中国的狼子野心。

甲午海战中的海军将领,如邓世昌、林永升等,虽处军力劣势,却浴血拼杀到最后一刻,不惜与舰同沉、葬身大海,彰显出这支中国近代海军的英武之气,堪称是那个时代的民族脊梁!

然后在甲午战后,北洋水师却背负了骂名,连血战殉国的英雄们,也被有意忽略、遗忘,甚至遭受污名……

甲午战争中涌现出多位英雄人物 图/《甲午大海战》剧照

装甲舰队力撑危局

9月22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宣布一个重大发现:辽宁大连庄河海域的一处沉船遗址,就是100多年前甲午海战中沉没的经远舰!

考古证据确凿,12米深水下倒扣着的沉船上,发现了繁体的“经远”名牌;打捞出水的文物中,也有个木牌上有“经远”二字。


沉船的船舷上有繁体的“经远”字样 图/央视新闻


出水文物木块上也有“经远”二字 图/央视新闻

这一发现,揭开了一段尘封百年的历史。这艘沉睡海底的军舰,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了炮灰纷飞的战场,和那个落后屈辱的年代。

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瓜分了中国。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睁眼看世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借以摆脱当时的困境。李鸿章、张之洞等晚清重臣倡导洋务运动,希望引入西方科技、教育,试图引领中国重新走上富强之路。

张之洞创办福州船政学堂 图/《甲午大海战》剧照

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这刺激了清政府,决心整治海防,筹集银两向西方订制军舰。当时国家贫弱、财力有限,在订制什么型号的军舰上存在争议。

当时委托德国制造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已经竣工,穹甲舰济远号也已交付。李鸿章认为,继续打造铁甲舰费用太高,普通快船虽便宜但战力太弱。最终选择了折中方案,继续订制和济远舰类似的装甲舰。

最终,李鸿章向德国订制经远、来远两艘装甲舰,向英国订制致远、靖远两艘穹甲舰。当时中国的订单还受到德国宰相俾斯麦的重视,他指令船厂“卓越地和准时地执行中国这次订货”。


德国制造的装甲巡洋舰经远号 图/凤凰网


经远号装甲巡洋舰尺寸示意图 图/央视新闻

两年后,李鸿章派出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青年军官前往欧洲接收军舰。后来他们分别担任了定远舰、致远舰和经远舰的管带(舰长)。这一批青年将领均毕业于近代海军的摇篮——福州船政学堂。

在此之前,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在福州创办了船政学堂,为近代中国培养军事和造船人才。林永升在船政学堂毕业后,还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同刘步蟾、林泰曾、严复等人一起,被推荐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

这批铁甲舰到位后,李鸿章组建了北洋水师。当时的北洋水师有大小战舰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北洋水师主力舰船多从西方订制 资料图

在北洋水师的战舰序列中,主力舰有8艘。按吨位排序,定远和镇远属于第一梯队,排量7000吨;经远和来远为第二梯队,排量2900吨;致远、靖远、济远为第三梯队,排量2300吨左右;平远为2100吨级,是唯一一艘国产军舰。

当时的北洋水师,从装备上号称“东亚第一”,是承载着清王朝荣耀的强大舰队。北洋水师的创建者李鸿章曾信心满满地夸口说:“此后京师东面临海,北至辽沈,南至青齐,二千余里间,一气联络,形势完固。”

然而殊不知,迅速崛起的日本,正野心勃勃地发展海军,在举国上下努力下,其军力飞速提升。而腐朽的清廷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固守已有舰艇多年未增,且军饷被挪用,炮弹都供应不足!

日舰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也曾留学英国 图/《甲午大海战》剧照

为殉国英雄们正名

中华民族不会忘记1894年9月17日那一天。就在几天前,北洋水师12艘主力舰倾巢出动,护送陆军入朝参战。完成使命后,舰队在旗舰定远号的指挥下起航回港。当他们走到大东沟海域时,左前方突然出现了日本的联合舰队。

日本舰队出现在这里,显然不是偶遇,而是蓄谋已久的伏击行动。坐镇定远号的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立即下令舰队进入战斗状态。舰队尚未完成战斗队形调整,日舰已发起攻击。

日本联合舰队突然出现在北洋水师左前方 图/央视新闻

日舰一上来就攻击北洋旗舰定远号,炮弹击中了主桅杆,信号锁具被摧毁,在舰桥上督战的丁汝昌也身负重伤。舰队临时由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刘步蟾指挥。

日本联合舰队借火力和航速优势,向北洋舰队猛攻。生死关头,北洋水师拼死还击。顿时,大东沟海域炮声隆隆、血肉横飞,战场上浓烟滚滚、一片火海。

北洋舰队参展船只除八大主力舰外,其余四艘为老旧战船,行动迟缓,防御力差,火力也不足。很快,超勇舰起火沉没,扬威舰重伤后驶离战场搁浅。

后世名声最大的致远舰,在准备撞击日军吉野舰时,自身携带的鱼雷被炮火击中爆炸沉没。靖远舰和来远舰受伤后退出,抢修后又杀回战场。混乱中,济远舰和广甲舰为求自保逃离战场,成为甲午战争历史上的污点之一。

邓世昌的英雄形像家喻户晓 图/《甲午大海战》剧照

友舰或沉或伤,经远舰陷入孤立,被日军四艘军舰围攻,只能且战且退,渐渐被逼出了大东沟战场。在单舰实力都弱于敌舰的情况下,经远舰以一敌四,陷入重围。

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战斗开始前就升起战旗,丢弃救生舢板,撤掉船舱木梯,决心拼死一战。战斗中,林永升头部中炮殉国,大副陈策立即顶上指挥。随后陈策战死,二副陈京莹顶上;二副战死后,三副李在汉又继续指挥战斗……

日舰装备的都是速射炮,近战威力极大。炮弹雨点般飞向经远舰。最终经远舰难敌围攻,舰身在火光和浓烟中倾斜下沉。全舰官兵除16人游到附近礁石上获救外,231人与舰同沉,壮烈殉国。

经远舰管带以下231名官兵壮烈殉国 图/央视新闻

黄海大战历经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来远舰受重伤,伤亡官兵约600人。日本舰队5舰受重伤,伤亡239人。

对这场海战的失败,后世有不少骂声。我们仅以经远舰的处境为例,对比一下双方战力,这样有助于大家稍公正地看待这次失败:

围攻经远舰的四艘日舰吉野号、浪速号、秋津洲号和高千穗号,其中吨位最小的高千穗号就有3150吨,高于经远舰的2900吨。吨位最大的吉野号更达到4216吨。四艘日舰全部装备有速射炮,都号称“帝国精锐”!

100年前的民族危亡中,威武不屈的经远号倒下了。这不是北洋舰队的耻辱,而是整个民族的耻辱。经远舰的悲壮处境,其实就是当时中华民族命运的写照!

经远号、致远号等北洋舰队的英雄们,为挽救民族危亡流尽了最后一滴热血。

经远舰遭到日本四艘主力舰围攻 图/央视新闻

然而在甲午战后,尽管林永升、邓世昌等被表彰,但随后也被选择性遗忘。在各类史料里,被匆匆一笔带过。在相关影视剧里,这浴血奋战的场景,也只是草草几个镜头,或干脆不提。更多时候,还把战败原因归罪于北洋水师的腐朽、落后。

而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甲午战败,更多应归罪于清王朝的腐朽昏聩、积贫积弱,及朝廷内部的虚耗内斗。

洋务运动之初,清廷内就有强大的反对派,认为拯救中国不能靠“师夷长技”,而应靠老祖宗的仁义道德。具体到海军投入也备受压制,这也正是中日海军实力对比中国被反超的原因。

而在战争开打前,反对派却一反常态,不顾多年军备废弛的实情,积极鼓噪北洋舰队出战,其中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翁同龢在其随笔著作中曾明言:“吾正欲试其良楛,以为整顿地也!”将北洋水师当成内部倾轧的牺牲品,他们想过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吗?

经远舰中炮起火 图/《甲午大海战》剧照

李鸿章作为北洋统帅,在甲午海战中的决策也受到政治斗争的牵扯。为保全北洋水师的实力,黄海大战爆发后,李鸿章严令海军不予支援,目的是“不激怒日本人”。这导致北洋舰队孤军奋战。

而后在刘公岛海战中,上峰命令仍是闭门不出,导致舰队被困死在军港内,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更大的耻辱!

这样的耻辱,至今想来痛彻心扉。当年面对战败,海军水师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镇远舰管带林泰曾等自杀殉国,刘步蟾在自杀前还亲手布置炸掉了北洋旗舰定远号。

他们如此决绝地离世,与其说是逃避责任,不如说是不愿受辱,不愿苟活于世!

丁汝昌刘步蟾林泰曾等皆自杀殉国 图/《甲午大海战》剧照

果然,北洋水师覆灭后,各种污蔑之声纷至沓来。诸如聚众赌博、军纪败坏,军舰上晾衣服等指控,都成了海军战败的罪证。

如今经远号的出水文物显示,船上并没有传说中的烟枪、鸦片之类存在过的痕迹。这再一次证实,所谓指控是歪曲事实、动机不良。

北洋舰队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正规海军,有一批有理想、有才能的年轻军事将领,是当时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经远舰沉船遗址出水大量炮弹弹壳 图/央视新闻

在电影《甲午风云》中,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被“黑化”为力求自保的小人。后世研究证明,这也不属实。该说法的依据来源于当时船上的一名外国人,他和刘步蟾有个人恩怨,其回忆录中不乏诋毁之词。

不忘历史、敬重英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的动力源泉。北洋水师的群英们虽然战败了,但他们拼杀到底、以身许国。他们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后世应该永远尊重、纪念他们!

曾遭“污名”的刘步蟾 图/《甲午大海战》剧照

沉没之地百年迷雾

这次经远舰的考古行动,解开了百年历史上的一大谜团。这就是经远舰的沉没过程和它最后的长眠之地。这一点,就连亲手摧毁它的日本联合舰队,也并不清楚!

听起来很离奇,但正是我们今天要重新审视经远舰,并向它由衷致敬的地方!

这个百年迷雾,还得从头说起。

以前人们认为,经黄海大战,北洋水师5艘军舰的沉没地,应该都在大东沟海域附近。然而围绕致远舰的水下考古探查显示,那里没有发现经远舰的身影。而今天最终发现经远舰的地方,以前人们根本不会想到!因为,它和一些已公布的信息有抵触。

致远舰残骸就发现于大东沟海域 图/羊城晚报

依据当年的战争记述,经远号被四舰围攻时且战且退,它退却的方向是旅顺军港。这样看来,它的沉没地应该在战场西侧海域。但水下搜寻未见踪迹。

而后来公布的日军战报显示,联合舰队追上并击沉了经远舰。日方甚至绘制出了经远号爆炸沉没的瞬间,四叶螺旋桨都被炸出了水面。这意味着,日舰是目睹它沉没后才离开战场的。

这就有了疑点:如今的经远号发现地,距大东沟战场有55公里,以当年日舰的航速,目击经远舰沉没后再返航回归本队,时间上来不及。况且四舰远离舰队,也不可能看到本队召唤的旗语。这也是以前的学者不相信经远舰在此地沉没的原因。

日军绘制的经远舰沉没想象图 图/凤凰网

如今我们由事实反推回去,显然,日军的战报存在水分。也就是说,日军称看到经远舰沉没是谎话,应该只是它们的推测。

日军当年书写战史时大概也对战报存疑,因为其中说到击沉北洋军舰的地点时,独独对经远舰语焉不详。

日军战后还公布了一副经远舰浓烟滚滚的照片,这是它沉海前的最后影像。考古学者后来正是依据这张照片,推断出了经远舰可能沉没的海域。

经远号沉没的地方,是在照片拍摄地向西10公里处。这意味着,经远舰虽遭重创,仍有能力摆脱敌舰,日军判断它可能会沉没,就远远拍下这张照片后按指令返航了。

日军拍摄的经远舰背影,这是它沉没前最后的影像 图/央视新闻

而伤痕累累的经远舰,拼尽最后的气力,继续向着母港方向前行了10公里,终于难以支撑,沉没于此。

这一场景让人泪奔:这个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战士,在突出重围后,原本希望能重回母亲怀抱,然后有机会再重回战场为国杀敌,但最终“他”筋疲力竭,倒下去了!

这是经远号留在我们想象中最后的背影,“他”他伤痕累累,“他”孤独无助,“他”倾斜着身子,拼命挣扎。“他”最终闭上了眼睛,在海底沉沉睡去!

海底发现的经远舰残骸呈倒扣状态 图/央视新闻

而今,英雄蹈海之地被发现,冥冥中似有天意的是,就在100多年后的今天,就在经远号沉没地不远处的大连港,新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和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都从这里驶出!

百年过去,历经屈辱的中华民族已重新站起。若忠魂有知,定会感到欣慰:北洋英雄们血脉中流淌的不屈精神,今天已得以复活和传承!

回望近代史,沉痛而感伤!这也警醒现代人勿忘国耻、勿忘先烈。今天,当我们抬头雄视环球时,在我们的目光中燃烧着的,就有当年沉海英雄们期盼的荣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 图/人民网

北洋水师八大主力舰及其最后归宿

(以下资料摘自网络)

1、定远号七千吨级装甲舰,管带为右翼总兵刘步蟾。1895年2月5日凌晨,定远舰在威海卫遭日军鱼雷艇偷袭重伤搁浅。同月11日,管带刘步蟾自尽并部署水兵炸毁定远舰。

2、镇远号七千吨级装甲舰,管带为左翼总兵林泰曾(林则徐侄孙),继任管带杨用霖。曾在大东沟海战中重创日军多艘战舰。威海卫陷落时被日军俘获,编入日本联合舰队,参加过日俄战争。1915年退役被拆解。

3、经远号:三千吨级装甲巡洋舰,管带林永升。在大东沟海战中遭四艘日舰围攻,曾给日舰重大杀伤,并试图派遣陆战队跳帮夺取日舰。该舰顽强抵抗达一小时之久,管带林永升壮烈殉国,舰体遭重创,在退往旅顺途中沉没。

4、来远号三千吨级装甲巡洋舰,管带邱宝仁。参加过大东沟海战和威海卫海战,皆以骁勇能战著称。在大东沟海战中拼死奋战,遭受重创仍坚持作战,成功返航。1895年2月6日凌晨4时,在威海卫被日军鱼雷艇偷袭沉没。

5、致远号:两千吨级穹甲巡洋舰,管带邓世昌。在大东沟海战中沉没。致远舰和邓世昌成为中国海军英勇奋战的图腾。

6、济远号:两千吨级穹甲巡洋舰,管带方伯谦。在丰岛海战中曾击中敌舰吉野机舱。大东沟海战中,方伯谦因逃跑被清廷问斩。威海卫陷落时被日军俘获,编入日本联合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在旅顺羊头洼触雷沉没。

7、靖远号:两千吨级穹甲巡洋舰,管带叶祖圭。在大东沟海战中中弹一百余发,仍坚持战斗,并在海战最后阶段升旗代理旗舰定远指挥各舰,编队撤回旅顺。威海卫海战中,在定远舰沉没后,丁汝昌以靖远舰为旗舰继续与日军作战。由于舰上挂提督旗,遭到日舰围攻重伤沉没。

8、平远号两千吨级防护巡洋舰,管带为李和。是北洋舰队唯一艘国产主力战舰,在大东沟海战中两次击中日本舰队旗舰松岛,并追随邓世昌的致远舰对日舰发起撞击冲锋,因负伤过重被迫撤退。北洋舰队覆灭时,已负伤的平远舰被日军俘获。1904年在日俄战争中触水雷沉没于旅顺鸠湾附近,其残骸至今没有确切消息和定位。


不忘历史 致敬先烈 图/《甲午大海战》剧照


面向海洋,继往开来 图/中新网

来源 | 羊城派

本期主持 | 夏杨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