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派原创文本/夏杨
每次长假前,我们都心存期待,归来后却总是满身疲倦。公路拥堵不堪,景区人山人海,抢票好似打仗,吃饭、住宿都成难题……
黄金周是全民狂欢,全国约半数人口在出行的路上;黄金周也充满无奈,全民集中出行必然导致交通、餐饮、住宿、景区等承受力超负荷。
当年以“刺激消费”为目的之一设立的黄金周,虽经多年的调整和完善,但问题仍然一大堆。人们普遍对黄金周又爱又恨。它的命运是“存”是“废”也一直争议不断。
黄金周沦为“黄金粥”,问题该如何化解?日日为生活打拼的现代人,如果连七日长假都没了,该如何安放我们的“诗与远方”?
或堵在车流中,或挤在人潮里
对刚刚过去的2018国庆黄金周,出游归来的人对交通、旅游等状况一定还有切肤之痛。导航线路一片红色,私家车把高速路塞成了停车场;每到一处景点,都是人山人海,买票排队,坐车排队,登山排队,拍照也排队……
这就是现实。最近几年,大家似乎习惯了这样的长假,对它又爱又恨。多数人嘴上骂着,却依然继续选择出行,去旅游,或者回乡探亲。车流和人流的煎熬,似乎成了长假出行必须付出的代价。
其实我们已经“习惯”的黄金周,是个只有20年历史的“新”概念。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我国于1999年启动了七日长假制度。
当年将“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的三天假期与前后两个周末连起来,就形成了七日长假。因为长假会对旅游、交通和商业等有拉动作用,习惯称之为“黄金周”。
随后的实践证明,“黄金”一词名副其实。当年国庆长假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这两个数据随后连年飙升,到今年国庆长假,全国出游人数达到7.2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
黄金周带来客流井喷,“刺激消费”的初衷是达到了,但问题也很快凸显出来。表现在交通上是道路不堪重负,出行难、购票难,怨声四起。交通行业似乎又迎来一个“春运”大考。
客流的激增,促使旅游业大发展。粗放经营导致的问题也猝然爆发,景区接待能力不足,服务跟不上,游客体验差;导游素质不高,负面事件不时发生;餐饮宰客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出……
这种情况下,在很多人的感受里,去景区不是赏景而是看人,旅游不是享受而是遭罪,黄金周成了“黄金粥”……
问题出现后,社会各方面都在努力:政府推动旅游信息透明化,调节各类景区人流;各景区迅速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高速路网也迅速跟进铺开。
但问题仍难以化解。毕竟,黄金周启动后出现的问题,也并非只是这一放假制度带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后,人们的精神追求在提升,出游需求增加;家庭轿车市场井喷,加上旅游方式转变(观景游变为休闲游),导致自驾出行人群激增。
从外在表现看,这些问题都在黄金周出游这个事情上爆发出来了!
放假天数不少,却不够出远门
黄金周到处人满为患,很多人认为,是中国人的假期太少了。其实并不然。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的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日总计为115天。这意味着,每年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休假!这个水平,在世界各国中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如果换一种视觉维度,我们把这个假期时长放在5000年文明史中去比较,发现也不算短(除了没法和宋代比)。
我国的休假制度大概萌芽于周朝。周人尚礼,每年有几次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活动。这些日子官员和民众都不需要工作。这就是早期假期的雏形。
到了汉代,在祭祀假的基础上,出现了“休沐制度”。官员们工作五日休息一日。同时汉代还出现各种请假制度,比如“休告”,官员在官署里不用办公;还有“予告”,相当于奖励有功者的带薪休假;还有“赐告”,相当于中高级官员的长期病假。如此等等。
到了唐代,五日一休改成了十日一休。貌似假期少了,但增加了许多其他假期,如皇帝的生日列为公共假日,称为“千秋节”;每年五月还有15天“游假”,用于休闲游玩;九月有15天“授衣假”,用于筹办过冬衣服;甚至还出现了婚姻假。
宋代的假期最长,一年有120天。春节、寒食和冬至三个传统节日,每个都有七天假,另外还有很多小假。
此后的元明清时代都远不如宋代。元代官员的假期只有50多天。明代以后一月休一天,且全年只有元宵节一个长假,放假10天。清代基本沿袭明代做法,只不过大手笔的是,将冬至、春节和元宵连了起来,搞出个长达一月的长假。
总之,现代人每年115天的周末和节假日,已经不算少了。之所以感觉还是假少,其实是假期结构存在问题,即长假少,“好用”的长假更少。
毕竟,周末两天的时间太短,不足以出游,尤其不能出远门。中国虽已出台“带薪休假”制度,但在很多单位的落实效果不甚理想,“不敢休”、“休不了”等情况多有存在。
况且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城镇化运动导致很多人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每年回家探亲成了长途旅行。这种情况下,此前唯一的法定春节长假,多数人都花在了回家过年上。如此,要想外出旅行或多回一次家,只能寄希望于“黄金周”了。
于是,黄金周难免不堪重负。不管是此前的一年两次,还是目前的一次;或像社会热议的增补“避暑黄金周”,形成每季度一个长假的格局;只要集中休假制度存在,在这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总难免出现景区人满为患的尴尬。
“临时性”的黄金周终将淡出
抱怨一大堆,终归要回归现实。“黄金周”成了“黄金粥”,我们该怎么办?
对于这个“世纪难题”,还是得老调重弹,重提“带薪休假”话题。
人们对带薪休假制度的态度,和黄金周有一拼,同样是又爱又恨。爱它,因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带薪休假,根据自家情况自行安排假期,完全能做到错峰出行,若是这样,目前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买票容易,交通顺畅,景点人不多,服务也到位。
可惜,它还有“可恨”的一点,就是该制度已推行多年,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享受到这种福利。
不过当我们放眼全世界看待这个问题时,或许会释然一点。因为带薪休假制度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也经历了长达80年的时间才得以普及。相比来说,我们才推行十多年,已有约半数职工不同程度享受到了该权益,这一成效也算不错了。
如此看来,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推行,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只是目前,对于“临时性”的黄金周,社会的认识还存在分歧。专业人士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认为它必然会淡出历史舞台。但眼下对渴望有长假出行的很多基层职工来说,黄金周是必要的;有个不完美的长假,总比没长假要好!
基于此,当很多人对取消黄金周的意见表达焦虑和反感时,我们也应报以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一边继续推行带薪休假制度,一边继续保持黄金周制度;当人们都有了可以随意安排的假期后,集中出行的黄金周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到时再取消它也就很自然了。
在推广带薪休假制度的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强制性和激励性相结合的手段,从法律、制度等多层面保护劳动者的休假权益。比如目前“五险一金”制度落实比较好,是得益于《劳动合同法》中有相应条款;带薪休假制度何不仿效此执行?
并且,在深推带薪休假制度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致的工作可做。比如外来务工人员希望有更多机会回乡探亲,因此对这个社会阶层推行带薪休假制度时,就可以与探亲制度结合起来。
再比如,暑期亲子游扎堆问题也可探求解决途径。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存在差异,如果政府主导把南北方学校的放假和开学时间适当错开,暑期亲子游的质量就可得到提升!
如此等等,办法总比困难多。假以时日,未来可期!
当带薪休假制度普及落实的时候,黄金周将不再是“黄金粥”;那时候,它无论是继续存在还是干脆取消,都将不是问题了!
到那时候,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们都可以“说走就走”;每个人的“诗和远方”都将不再遥远,我们的幸福指数必将更上一层楼!
来源 | 羊城派
栏目主持 | 夏杨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