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就是演员》很红啊。吴秀波我们就不说了,大家请看上一篇。我先说说上周的节目,节目里有一个点,让我特别触动。
不是关于演技,是关于一种境遇。
杨蓉、王媛可、斓曦三个人在演完《后宫》之后,杨蓉说到了30+、40+女演员的困境。
她说,作为一个已经三十多岁的女演员,在娱乐圈中的定位是非常尴尬的。因为害怕被市场所淘汰,到这个年纪,自己还在演少女的角色。▼▼▼
当场,她哽咽着恳求制作人和导演,能够三四十岁的女演员一些机会▼▼▼
杨蓉是81年生人,今年38岁。不过三十而立的年纪,感觉就前途堪忧了!!!
还有前段时间的热搜——
魏大勋加盟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的第一天,就遭遇了应采儿的白眼杀。因为他叫了应采儿一声“阿姨”。▼▼▼
#妈耶…#
83年出生的应采儿,今年36岁,在89年的魏大勋眼里,怎么就成“阿姨”了?#不就小了6岁,谁给你的权力叫阿姨的?#
在我的印象里,她还是鹿鼎记里的小丫头呀!▼▼▼
也不知道是我们变老了,还是社会前进了,这几年人们对于年龄的焦虑,越来越重了。
前段时间,微博上疯传:“青年”的定义是年龄介于15-24岁之间的群体,92年出生的人,都已经迈入中年人。#后来证实是已经作废的标准#
吃瓜群众纷纷表示头冷,感觉自己离“中年危机”近在咫尺。
以上,这一波接一波的暴击,仿佛在说:
小时候总觉得,中年危机说的是油腻腻又啤酒肚的中年男人,而现在,我觉得自己马上就要被卷进中年危机的漩涡里了。
8012, “中年危机”究竟是个啥?
中年危机,也称“男人四十综合征”。
#当年玩摇滚的小伙子也是飒飒的,谁曾想现在就泡上了枸杞#
在这个时期,人格会经历必然和有益的改变。#大概就是心灵鸡汤里说的那种“越是艰难的时候,就是自己进步最快的时候”的感觉#
然而,很多人却难以适应这种改变,从而产生一种不适的恐惧感和焦虑感。心理学家荣格把这种难以适应的心理症状,称为“中年危机”。
#80年的陈冠希,从亚洲最帅变成了赵本山第二#
那么人到中年,究竟会发生什么改变?
首先是身体上的改变。
30岁以后,人的基础代谢会慢下来,平均每年下降0.5%,不可避免的中年发福;
同时,心肺功能也会衰弱并可能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慢性病;
脑子也变得脆弱许多,身边总有那么几个朋友逃不过脑梗;
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肿瘤……各类病症拿着号码牌在街转角等你。
#对不起,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小李子#
回到心理层面, “中年危机”还特指某种心理应激模式。
除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就是“中年人”会发生的第二个改变。
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领导。中年人做了顶梁柱以后,承担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不是一般的大。
#夏洛也曾遭遇中年危机#
但并非所有人都有“中年危机”。往往越杰出的人,“中年危机”越明显。而这种危机感,源于他们对自己的高要求。
他们大都能在年轻时很好地适应社会,成就也不错,但他们却出现了对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信念的危机,常感到人生空虚与郁闷,严重时甚至会有自杀倾向。
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兴程序员跳楼事件,不就是这样吗?有房产,有存款,有技术,严格来说,他比大多数同龄人都出色。但他不能接受现状和预期的差距。
#唉#
“男人四十综合征”并不仅仅是“男人”的专属。步入一定年龄阶段之后,女人同样会有中年危机的感觉。
风韵犹存比不上青春花正开,工作技能比不上新人踏实肯干。父母身体越来越差,儿女进入叛逆青春期,自己和老公也是相看俩相厌。
人到中年,处处紧迫。
许鞍华的电影《女人四十》中,就尽显了女人面临的中年危机。
电影中的女主角是个家庭主妇,她每天要面对唯唯诺诺的丈夫、情窦初开的儿子,还有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公公。
女人承担的压力和社会分工,一点都不比男人轻松。但为什么女人的中年危机,却很少被提及呢?
首先,从生理结构的角度而言,这是由于男女的述情能力不一样。
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教授,这样描述过男女大脑的差异:
情绪管理在右脑,语言在左脑,中间的连接桥梁叫做扁直体。
女生的扁直体比男生厚,因而信息传导快,所以女生擅长用语言表达情绪。
当情绪能通过语言疏解出去的时候,心理积压的情绪自然会减少许多,也就更容易去适应生活的变化。
除此之外,尽管男女平等的呼号打出去这么多年,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女主内,男主外”的分工还是根深蒂固的。
社会允许女性依靠男性,却不能逆推。
张爱玲曾在《半生缘》中写道:
女人在外拼得再累,可以说一句,老娘不干了,让老公养。因为有了退路,反而更加无所畏惧。第二天,继续满血去战斗。
相比较而言,男人可不敢说,老子不干了,让老婆养。不可说,不能说,也不敢说。
尽管30岁以后人的生理机能会下降,但也有人分析过,从生理因素上而言,“中年危机”是推迟了的,因为现代人的寿命变长了。
我们采访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闲林院区、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医疗办公室副主任陈正昕,他说:
但还是有很多人说:中年危机明明提前了。25岁的年轻人,就开始为日后的生活而忧虑。
比如我办公室的90后小姑娘,除了美妆、八卦、追剧之外,每天还要思考:究竟是霸王防脱更好用,还是生姜防脱更靠谱?
紧接着,就是思考人生的意义。活着为了什么,学习为了什么,工作为了什么,找不到行动的意义,就懒得行动。
于是每天暮气沉沉,心态变老,陷入怀旧。
这是中年危机提前了吗?不是,这是青年焦虑。
可以把它称之为:由于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心理危机。这种心理危机,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自己的不了解,对定位的不清晰。
牛津大学项飙教授说:
当下的年轻人像是跳到一个叫“工作”的洞里面,开始西西弗斯式的每日劳作,在北上广的地铁里徘徊。
把自己扁平化为一个纯粹的劳动者和积蓄者,以期能够达到跃进式的积累,买得起房,开得起车,拥有高雅的精神世界,时不时周游世界,远离粗俗的中年饭局。
#西西弗斯的石头#
以前的人,从一生下来就被人决定了将来的道路。比如生在商人之家,就注定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只能去经商,或者像李白那样,做个诗人。出生在帝王之家,就做好战斗准备。
你的出生,决定了你的人生。
被安排好的人生,虽然无趣,但是稳妥啊。早就有人规划好了道路,不管是否情愿,有没有天赋,跟着走就是。
而现在,有无数种可能性摆在你面前,律师、警察、医生、和尚……选择多到让人迷茫。
新一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复前人从未走过的路。
这种焦虑与烦恼,绝不是个体的表现,而是一代人的心理表征。
#一脸迷茫#
无论是青年焦虑,还是中年危机,归根到底都是心理危机。
怎么破?
再坚持一下,熬到老年就好了。
因为学者研究发现: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其实是一条U形曲线。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到了老年阶段,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会回升甚至超过青少年时期。
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记者 薛莹 通讯员 张梦楠
值班编辑:祝旸彤
猜你喜欢
3.毛骨悚然!父亲去世一个月,微信步数突然更新2000步!电话一拨,通了……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