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牙日】byebye吧~蛀牙君

【爱牙日】byebye吧~蛀牙君

健康粤 健康粤


医学指导: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 孙书昱


今天小粤粤开启学霸模式,要做100道数学题

却卡在了第一题上,这道数学题真难,算的我牙疼



于是小粤粤拿起镜子照一照,那美的是一塌糊涂

亮出白白的牙!咦!好像有片菜叶

再一看,牙齿好像长了个洞



哎呀!难怪这道数学题我算不出来

(题目:算一算你嘴里有多少颗牙?)

这颗有洞的牙,算几颗牙呢?

不行,这道题太难了我得问一下老师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孙书昱教授说:

这颗破了个洞的牙,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就是蛀牙了
蛀牙又叫
龋牙、龋齿、虫牙
小朋友们不要以为蛀牙就是牙齿被虫子咬了哦!
其实是小朋友吃多了糖
糖类食品容易粘在牙齿上不易被清洗掉
再加上小朋友刷牙的时候不够仔细,
牙齿没有得到全面的清洁
龋菌们看上了这些残渣,纷纷跑过来分食
由此产生了酸性物质,
酸性物质又侵袭牙齿

破坏了牙齿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你的牙齿才被咬出了“洞”。






小粤粤也到网上查得一份关于“小盆友”患龋齿的数据,这一看也吓了一跳!


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儿童的龋齿患病率较10年前明显上升。



刚刚长全乳牙的3岁孩子已有一半人有了龋齿(51%)且平均每个孩子嘴里有2.3颗龋齿


在换恒牙前的5岁儿童中,约2/3的孩子乳牙有龋齿(71.9%),平均每个孩子有4.2颗


刚换完恒牙的12岁儿童,有1/3多(38.5%)的孩子有龋齿,平均0.9颗半数以上的孩子牙龈出血(58%)。







1.浅龋


小明是一位6岁的小男孩,平常喜欢吃糖果等含糖量多的食品,又不太爱刷牙,小明的蛀牙历程开始了。



咦!似乎牙齿没有明显症状,牙医探诊也无反应,小明自信满满,以为牙齿没有事情。但由于经常不刷牙,小明的牙齿已经渐渐的有白垩色斑块或是呈黄褐色牙齿窝沟处呈浸墨状弥散小粤粤提醒小明不要吃多了糖,还要多刷牙,你的牙齿已经处于浅龋状态,病变局限于釉质或者牙骨质(根面龋)。小明却是爱答不理,傲娇了起来。



2.中龋


小明最近吃冷、热、甜、酸的食物牙齿也会疼,吃完后疼痛立即消失,用手指触碰牙齿感觉有点疼,手指放下又不痛了,也没有自发性疼痛。小明不知道什么原因,找到了小粤粤,小粤粤告诉小明,你的牙齿已经是中龋状态,病损发展至牙本质浅层。不能再多吃糖类食品了,还有要坚持早晚刷牙,建议用圆弧刷牙法。



3.深龋


小明听了小粤粤的话,决定不吃糖果,早晚都刷牙,可是好景不长,忍受不了糖果的诱惑,刷牙又不勤快了。终于有一天,小明觉得牙疼的厉害,吃什么东西都疼,于是到医院检查发现两边牙齿有大而深和入口小而深的龋洞,牙齿已经被广泛的破坏,医生用手指碰一下,小明疼的不行,手指拿走,疼痛又消失。小明哭丧着脸找到小粤粤,后悔没有听小粤粤的话,现在牙齿更严重了,已经是深龋状态,深龋病损已达牙本质深层。


小明的教训提醒小朋友们千万不要吃多了糖类食品,还要记得多刷牙哦!






史上最正确刷牙法



1.刷牙要勤快,蛀牙跑的快


小粤粤建议妈妈从孩子萌出第一颗乳牙后第一次刷牙的那一刻起,每天给孩子刷两次牙。每人每天刷牙两次,每次至少2分钟



提示:睡前刷牙最重要。牙刷建议选小头牙刷,软硬合适,尽量刷牙能“面面俱到”。


2.使用氟化物,蛀牙不再有


由于幼儿常常不能很好地吐出残留牙膏,体内氟化物积累过多会导致氟中毒,如氟斑牙等。


小粤粤建8岁之前应使用含氟低的儿童牙膏,或口腔医生使用含氟药物涂布。



3.糖类食品不多吃,蛀牙烦恼不再有



粘性含糖食物不容易自然清除,要尽量少吃,尤其是晚上睡前,或者进食后马上刷牙漱口。小粤粤建议多进食含纤维的食物。



4.窝沟封闭防蛀牙,根源整治效果佳


对6-8岁孩子早期采用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其原理就是用高分子材料把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藏不住。





家长们要注意了,孩子3岁以前的幼儿龋齿好发于乳前牙邻面,需多注意饮食;


3-5岁儿童多见于乳磨牙的窝沟龋,这与牙齿初萌有关;



8岁左右则多发于乳磨牙的邻面,这与颌骨发育,后牙间隙增宽有关,此时也是新萌出的六龄齿(第一恒磨牙)窝沟龋高发期。


小粤粤建议为孩子窝沟封闭,这是预防恒磨牙窝沟龋最有效的方法。




通讯员:江庆娥 李桂花

编辑:方洪秀 赵莹

设计:林婷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健康回眸


台风过境后,“防病+祛湿”这个大招接住喽

风中屹立的广东医务人员——广东卫生计生抗击台风“山竹”纪实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切实做好应对台风“山竹”卫生应急工作的紧急通知

肺结核总在开学季高发~小粤喊话:预防是关键!

秋天,叶子黄了,小心你的肚子也“泻”了

小心!有一位“沉默的杀手”正向中老年人走来,女性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