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派 余宝珠 2018-06-13 23:01
文/图 羊城派记者 余宝珠 通讯员 尹巧瑜
粽子是一种应节的传统食品,每逢端午节时节,大家都会互相赠送饱含心意的粽子,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然而,美味的粽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做出来的,裹粽子是东莞本地妇女的拿手绝活,食材虽然大同小异,但每家做出来的味道却又不尽相同。有人说,他们吃的不是粽子而是一种历史情怀,长辈们手工制作的每只粽子满嘴都是家的味道、时光的味道、寮步的味道。
小巧的粽子却大有来头,馅料有美味留香的咸蛋黄、雪白透亮的糯米以及肥美多汁的五花肉,掰开粽叶后满堂香气,这就是英姨裹的粽子。石步村的尹顺英阿姨是一名裹粽子能手,有将近三十年的制作经验,她亲手包裹的粽子软糯香甜,吃上一口后就让人欲罢不能,经过街坊邻里们的口口相传,“英姨粽子”远近闻名,每年都有许多人慕名前来订购端午粽子。
临近端午节,尹顺英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亲戚朋友们纷纷致电她预留过节用的粽子,英姨不得不停下手头的工作全心全意地做粽子,她78岁的老母亲尹桥有,也专门赶到女儿家搭把手,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一家大小都会齐聚一堂包裹粽子,欢声笑语充满节日的氛围。
英姨的一天从煮粽叶开始,紧接着洗糯米、拌蒜蓉,把绿豆、红豆馅、五花肉等材料准备齐全。这些功夫其实三天前就开始动手准备了,她指着香喷喷的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说,肥肉需要香料腌制两三天以上才能入味。“包粽子没有统一标准,大家都是凭感觉拿捏分量,不用称量包裹出来的每个粽子大小基本一致。”只见她把两片粽叶交叉叠好折成一个漏斗形状,先抓一小把米垫底,上面放一层绿豆碎,夹一颗蛋黄和一条肥肉放在中间,然后再依次撒上绿豆和糯米。
包粽叶是最考究技巧的时候,生手因为不掌握方法,包裹的粽子容易散开,像英姨这样的熟手,只需缠绕六圈咸草绳子,完成一只五角的粽子紧紧一分钟的时间,无论是什么形状的粽子她都能信手拈来。
本地人煮粽子一直以来延续原始的方法,用柴火大火熬煮四、五个小时。很多人家里已经淘汰了炉灶,尽管烧柴比天然气麻烦,但村民们坚持制作传统风味的粽子,柴火是必不可少的。英姨和桥有婆婆两个人一天就能够做好几百只粽子,做好的粽子会马上送给订购的买家。英姨说,刚刚出炉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就算是大朗、东城、茶山等镇街的客户,她也是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把粽子送到他们手中。
除了咸肉粽、碱水粽等传统的粽子,英姨还会制作西米粽、素粽等新潮的品种。但她说,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妈妈做的咸肉粽。“小时候,我们很难才能吃上一条粽子,那时吃粽子的喜悦心情现在还历历在目。”以前,生活条件差,为了保存粽子,农村人就把粽子放在井水里面浸泡,也要吃上几天。现在,虽然有了冰箱,但是吃粽子的热情却不如以前那样的高涨了。英姨说,外面的粽子质量良莠不齐,她会用心做好每一只粽子,让大家从美食中找回记忆中的味道,并且打算把制作粽子的方法教授给女儿们,让她们继续守护这个历史传统。
来源|羊城派
责编|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