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赋能未来

羊城晚报  2018-03-05 11:53

文/羊城晚报记者 马汉青
图/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香港并亲自见证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介绍,中央有关部门会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按程序报批,审批通过后将正式公布。

软硬兼施深化互联互通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引人瞩目,重大机遇扑面而来。

大湾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和三地的连接线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正式通关通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广深港高铁预计在今年全线通车。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已启动。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

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创新在不断深化。在先行先试政策创新上,广东将争取国家出台“大湾区版负面清单”;同时,推动落实《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投资协议,最大限度促进要素跨境便捷流通。

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正加速成型。广东将争取推动港澳居民在广东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社会民生待遇,使政策在粤率先落地,推动合作成效惠及三地民众。

优势互补加快协同创新

广东携手港澳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畅通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湾区经济,如何加快科技协同创新,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记者获悉,根据中央部署,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全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广东正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方案,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承载区,进一步完善与香港、澳门的合作机制,促进走廊的产业市场优势与港澳的科研信息优势有机结合。

据悉,在完善粤港澳创新合作机制方面,将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支持设立粤港澳产学研创新联盟,推动粤港澳开展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技术转让等领域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营造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建设人才高地,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

案例
南沙拟3年建成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广州南沙,地处珠江出海口,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是“大珠三角”地理几何中心。按照《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南沙的发展定位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绿色智慧宜居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区和共享发展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产业和经济结构升级是十分重要的方面。我们应该牢牢地抓住这次机遇,实现更大的跨越。”在南沙,晶科电子董事长肖国伟这样表示。十多年前,几位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走出实验室,从在香港科技园创办LED芯片企业起步,到在广州南沙建设LED产业基地,晶科电子年产值从1500万元发展到如今的近15亿元。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无限机遇,肖国伟对南沙与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记者从南沙方面了解到,南沙正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打造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南沙将依托国家级新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通过构建高铁、城际、地铁、高快速路相互衔接的路网体系,用3年时间初步建成“半小时交通圈”,用5到6年时间建成更加完善的“半小时交通圈”。

共建粤港澳产业深度合作新高地。南沙将着眼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突出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发展导向,面向全球集聚资源要素。

“南沙自贸片区内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粤港澳深度合作区,今年上半年将正式启动与香港的合作开发。”南沙方面表示,将以全新的建设与管理模式对这个区域进行开发,把更多高层次的香港人才吸引到南沙来。

专家点评
“乘数效应” 放大湾区辐射力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夏南新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湾区经济是极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全球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于距海岸线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世界排名前50位的特大城市中近九成为港口城市。世界著名湾区以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引领着全球经济的创新和增长。高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将在我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夏南新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门经济既紧密结合又优势互补。通过推动新一轮的互联互通和科技融合创新,这种优势互补将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再加上“一带一路”带来的巨大机遇,不仅能促进大湾区本身的发展,对外围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将进一步显著增强。

数据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16年已达7336万标箱,超过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湾区之和;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86亿人次,居各大湾区之首。

粤港、粤澳海关探索实施“跨境一锁”通关合作,车辆在深圳口岸海关停留时间已由平均半小时减少至5分钟以内,为企业节约超过10%的货运成本。(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羊城晚报
责编|魏礼园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