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想有好听力?听听资深耳科专家给出的满满干货!

羊城派 陈辉  2018-03-04 14:40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 简文杨

3月3日是第19次全国“爱耳日”,今年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一说起听力问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一小一老的问题,指的是一出生要做听力筛查,人老了自然会耳背。其实不然,听力的保健覆盖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从出生,成年,直到老年,不同阶段呵护听力有不同的侧重点。记者采访了广州两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耳科专家,听听她们给出哪些建议。

【出生】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人工耳蜗


图/视觉中国

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重度听力障碍者约占1‰~3‰。国家规定,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内要进行听力筛查,如果筛查不过关的或可疑的,要在出生42天后再次筛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专科主任熊观霞教授介绍,新生儿筛查为先天性聋后,3到6个月就要开始早期干预,比如佩戴助听器等,到一岁左右则可以考虑植入人工耳蜗。抢救听力需争分夺秒。2-3岁是儿童言语中枢发育的敏感期。先天聋儿若能在此之前植入人工耳蜗,在听说方面的发育就可以跟得上普通孩子。

在过去,很多孩子没能及时植入人工耳蜗,高额的费用是个拦路虎,进口人工耳蜗动辄十几二十万。熊观霞介绍,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得到改观,国产大品牌的人工耳蜗无论是安全性还是矫正效果,都完全可以与进口人工耳蜗媲美,价格仅为进口耳蜗的一半,甚至更低。而且广东省各地市(除广州外)都已经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目录,符合条件的儿童能够报销一定比例人工耳蜗的费用。可喜的是,就在今年初,广州已经完成人工耳蜗纳入医保的征求意见,人工耳蜗可获得部分比例报销在广州也指日可待了。

另外,贫困听障儿童还可申请人工耳蜗的专项救助,比如说设立在中山一院的“祈紫禧・听未来”专项经费,符合条件的贫困听障儿童可在医保报销的基础上,再获得1-5万元的资助。

【成长&成年】

关键词:养成好的用耳习惯

图/视觉中国

正如我们的视力不好好呵护会下降一样,为了保护好听力,我们需要养成好的用耳习惯,而这些习惯将贯穿我们的成长及成年阶段。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张官萍为读者列举了几个会导致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

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打电话。很多年轻人都有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的习惯,商务人士也经常用蓝牙耳机长时间打电话,这种用耳习惯很容易导致听力疲劳,特别是在本身就嘈杂的环境中使用耳机,如地铁里、大街上,由于本底噪音就高,耳机里的声音不由自主就会调高,那么损伤听力的风险就更高了。患者最先损失的往往是高频区声音,就是正常与人交往说话并不受影响,但可能听不到交响乐中的弦乐或高频的女声。如果你不得不使用耳机,张官萍建议,连续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小时,耳罩式耳机肯定优于塞入式耳机。

过度紧张、疲劳。就在今年春节,张官萍所在的医院收治了一位年轻女性,她在一天的过度疲劳之后,单侧而出现突发性耳聋,虽然经过救治,这只耳朵的听力仅仅恢复到发病前的一半。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紧张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有密切关系。

这里要提醒的是,突发性耳聋救治的黄金期时72小时内,越早治疗,听力恢复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当耳朵出现嗡嗡声、滋滋声、耳闷感、听力下降一定要尽早就医。

反复或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是种常见病,它也会导致听力下降,但是这种下降是可逆的。但是如果反复的急性中耳炎发作或慢性中耳炎则可能导致听力不可逆下降。张官萍建议,得了急性中耳炎后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就医,按疗程接受规范治疗,不能一看到不流脓了就自行停药。对于易得急性中耳炎的人群要注意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对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相关疾病积极治疗,可减少中耳炎复发的风险。

【老年】

关键词:助听器

图/视觉中国

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老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有的老人认为人老了,听不清很正常;还有的老人听说戴助听器很不舒服而不愿意去验配;另外有的老人觉得戴助听器,会很丢人有损尊严……其实不然。张官萍提醒,老人听力下降不及时得到补偿,会增加发生意外、患上抑郁症、老年痴呆的风险。

张官萍提醒,如果子女发现父母听力有下降的迹象,应该带老人到有资质的听力中心检测听力。如果听力损失较重,确实需要戴助听器的,应该尽快在有资质的助听器验配中心来验配助听器。助听器不是越贵越好,验配很重要。如果验配得合适,老人带上助听器会感觉很舒适,也会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哪些人该去筛查耳聋基因?

父母都是健康人群,为何会生下耳聋宝宝?同样是耳毒性药物,为何别人打了没事,她打了一针就耳聋了?这些都与耳聋基因有关。做了耳聋基因筛查,可避免很多悲剧发生。那么哪些人适合做呢?

●自身存在不明原因的听力下降者,想了解自身听力下降的原因;

●家族中有使用耳毒性药物导致听力损失的人群,如检测结果显示线粒体基因突变,应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尤其是氨基糖苷类药物;

●家族成员有听力损失的病史,正面临结婚或者计划妊娠的患者或其家人;

●已经生育一个耳聋宝宝的家庭,可在再次生育前进行产前耳聋基因检测。

来源|羊城派
题图|视觉中国
责编|卫轶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