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养儿防老”?不如“养房防老”!

羊城派 詹青  2018-02-06 14:54



文/羊城派记者 詹青

又到一年春节。

又到开始循环播放“常回家看看”的时候了。

如同候鸟一样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归家。

而归家,是因为远游的人们啊,老家的窝里有个“老家雀”——你的父母在盼望着你回家。

大约一千年前,宋人陈元靓提出了“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这句很接地气的名言,让中国人信奉并实施了一千年。

中国是一个伦理型社会,“百善孝为先”,一个“孝”字便最为形象化的表达出中国人养老的图景:儿子跪在老人的面前。


这是笔者摄于徽州宏村的一个“孝”字,头上角为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呈跪拜状态,也就是“孝亲”的形象

然而,随着社会变迁,今时今日,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养儿防老”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低了。

龙应台在《目送》一文里写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越来越多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越来越重的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越来越强调独立与个体的亲子关系,还有距离半径越来越远的全球化揾食世界,都在告诉你——你的老年生活,需要自己来打理,需要自己来规划。

不是孩子不孝顺不管你,未来社会秩序与伦理会发生重构,他(她)本来就不可能管你,如今的同一屋檐下,家庭养老的模式未来不太可能存在;

不是国家不管你,是社会化养老只能做到“保底”,却不可能兼顾齐全每一个人,中国的社会化养老要完全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中国仓促进入老龄化社会,又还没准备好——正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而这是未来世界留给你的残酷命题,没有答案,只能你自己去寻找。


你的老年生活,需要自己来打理   图/视觉中国

你的暮年,只能自己为自己准备齐全“粮草”,包括心理的独立,精神的自足,更包括物质的足够保障。

面对未来,你要足够清醒,对于货币贬值的经济形势,破除“被动养老”,进入“投资型养老”的思路十分必要——

用投资的思路来养老,避免资产贬值;更不要为孩子花光你所有的储蓄,保证财务自由与独立。

所有的“诗与远方”都要有淡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否则,人生的风景再美丽,你都没有心思去欣赏,更何况是暮年?

所以,本文的主旨不是“鸡汤”,而是一份“干货”。

尽管目前有很多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但是房地产保值性能更为突出,房产仍然是未来二十年中最靠谱的长线投资品种之一。

尤其是当前正在未雨绸缪的中年人,房子仍然是养老计划中可以重点考虑的资产配置品种。


房子,仍然是养老计划中可重点考虑配置的品种  图/视觉中国

不过,是否房产越多越好呢?

这也未必,房产税政策是一定会实施的,未来,房地产的增值能力也不再如十年前那般惊人,所以,必须降低对房子资产功能的期望值。要知道,不是每一套房子都值得长线持有。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样是配置房产的最重要的法则。 

该卖的卖,给留的才留。对于手头有多套房产的人群,要更注重房产的增值性能以及出租收益,而莫要盲目入手高风险型的房子。

而市面上那种“挂羊头卖狗肉”的 所谓“养老地产”的概念性物业,更是少碰为妙。毕竟对于没有了工作收入的晚年而言,稳定的收益与高变现能力更为重要。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投资孩子,是情感的投资;

投资房子,则是资本的投资。

前者是为人父母的情感慰藉,一切的付出,并不奢求回报;

后者是独立人生的现实依托,假如做得好的话,经济上的回报是可见的。

我们不可能太指望我们的孩子,来承担起我们的养老。

每一个生命的诞生、脱离母体、独立,不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吗?

中国人很难接受孩子离开父母的情感空白,所以才有“父母在不远游”之说,然而,孩子与父母,其实说到底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谁都不能以爱为名义,影响对方的自由。

有界限的父母亲子关系,必然是未来的主流。

所以,“养儿防老”一方面不现实,另一方面不应该。

一套给你丰厚回报的好房子,会为你保障一个更富足,更有尊严的暮年,从这一点上看,“养儿防老”真的不如“养房防老”呢,诸君认为如何?

来源|羊城派
题图|视觉中国
责编|詹青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