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践诺调查:广州各区今年十件民生实事都完成了吗?

羊城派  2017-12-26 10:11

上周五开始,2018年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开始进行第二轮征选。明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已经未雨绸缪,那么今年广州各区的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如何?

记者选取了几项热门的民生实事进行了一番走访,抽检结果表示:几个区在内容相同的“必答题”领域成绩不相伯仲,在特色服务的“选答题”方面则各有特色。

黄埔区:
率先向老年人提供免费午餐

“伯爷公,老大娘,讲儿孙,讲新闻,叙家常。排排坐,好开心,喜食老人饭……”近期,一首由老年人在长者饭堂创造的民歌“喜食老人饭”在黄埔区的老年人中被广泛传唱。

目前,黄埔区共建午餐供应点152个,在全市率先实现配餐点社区、村全覆盖,在全市率先提供免费午餐,午餐服务惠及5600多名老人,2017年服务100多万人次。这是黄埔区在这项民生实事上交出的成绩单。

在黄埔区内一家长者饭堂内,几位老人正在享用午餐

黄埔区方面介绍,该区深化医养融合,组建了一支医疗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社工+养老服务员的团队,多支医疗、送餐、居家安全评估、长者义工队伍,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的日间照料、助餐配餐、文体娱乐、康复保健等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困难独居、高龄老人,今年还新增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及社工服务项目,专业团队上门提供定制服务。

此外,该区在信息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启动“长者爱心午餐软件系统”项目,引进“居家医护服务管理系统”,下一步将实现信息采集、档案建立、服务记录、反馈评价、信息统计的智能化、便捷化。

一位老人正在享用配餐

白云区:
居家养老月均服务近万人次

据统计,白云区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人15.73万人,占全区94.36万户籍总人口的16.67%。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该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改革“3+X”创新机制基本建立,居家养老各种项目,月均服务老年人数近1万人次。

其中,22个镇街全部开展助餐配餐服务,开设助餐点105个,日均服务达2000多人次,累计服务近13万人次;在“X”的自选动作方面,科技助老手环条形扫码、智慧养老远程急救医疗、以老助老“老友互助、邻里互助”等创新项目正逐步铺开,多姿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近日,在石井街潭村北社区星光老年之家,记者看到30位老人坐满了饭堂,边吃着义工送上的午餐,边看电视,笑声满堂。

“一餐5块钱,有肉又有菜,好吃!”潭村北社区居民凌叔将一份两荤一素的餐食吃得干干净净。他说,自己在吃之前还拍了照,准备晚上给儿子看看。在饭堂里,老人们六人一桌,边吃边聊天,也有老人选择将饭盒打包带回家。

记者从石井街了解到,今年7月以来,石井街以潭村联社为试点开展长者大配餐工作,日就餐长者近200人。目前,该联社已增设两个助餐点,满足老人就近就餐需求。石井街其他社区的长者配餐工作也在陆续开展,月底前将实现全覆盖。

目前白云区的善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进行试点,通过老年人照顾需求等级评定系统,将白云区7910名60岁以上有照顾需求老人纳入系统管理,整合配餐、医疗、家政等各种资源,同时配置一些智能化保健装备,用手机开启APP就能随时监控家中老人状况。据介绍,白云区接下来将利用大数据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海珠区:
51个配餐点覆盖全区18条街

据海珠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3.74万,占总户籍人口的23.21%。老龄化问题较突出,养老服务需求较大。

记者了解到,海珠区财政投入资金近598万元,并引入慈善资金243万元,支持社区大配餐工作。

目前,海珠区已实现社区大配餐全覆盖,18条街51个配餐点采取了悬挂“爱心配餐”标识,统一餐具、服装、流程等规范化措施。

配餐的形式以餐饮企业配餐为主,也有街道自建餐厅及依托养老院饭堂配餐。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海珠社区大配餐服务的长者远远超过1000人。

有老人将午餐带回家中

记者走访一些街道的长者饭堂,发现到饭堂吃饭的社区长者不乏“80后”“90后”老人,对食物及服务态度纷纷表示满意。

不过,在超过20万名老人中,能受惠于大配餐的还是少数。据一位街道长者饭堂负责人介绍,目前日均有100多人在此就餐,仍有近百位老人排队“等位”。

“配餐的关键在于满足老人的需求,可以探索更有效的配餐方式。”广州市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何俊华表示,大配餐不能靠政府一力推进。

他建议,可以在现有配餐点的基础上,在社区和附近的餐饮场所设置配餐点,老人可以选择就近的配餐点就餐。政府对餐饮企业进行审核、统一配餐标准和加强监控,费用则由政府补贴一部分、长者自付一部分。

天河区:
积分入学比例不低于50%

“随迁子女入读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积分制’入学比例不低于50%。”今年天河区公布的十件民生实事中,首次提及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政策,受到了广大来穗人员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今年天河区有近3000人申请积分入学,共2606人成功排名。该区拿出了1348个学位,其中公办中小学学位809个,另有539个学位向民办学校购买,解决了约50%申请人的子女入学问题。

就读民办学校来穗人员子女,将获得小学生每学年5000元/人、初中生每学年6000元/人的补助,每学期学生缴学杂费时由学校直接减免补助标准额度的费用。

此前,在天河区来穗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地黄村街、前进街、车陂街、棠下街等街道,有来穗人员反映申请积分入学面临“学位极度紧缺、学位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为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天河区除了将上述街道的剩余学位全部提供给符合积分入学条件的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外,还在周边相邻的街道提供100多个学位,并设置7个公办学校积分入学志愿,积极扶持民办学校,通过这些措施来满足家长的需求。

记者从天河区有关部门了解到,明年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比例不会低于50%,而且未来5年这一比例还会逐步提高至75%。

越秀区:
20所小学试行下午课后托管

学生托管是越秀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区教育局的指引中有三种托管方式:一是在课室由老师看管,以45人为一个班,混班管理,只是看护,辅导功课就谈不上了。二是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三是交给校外的托管机构。

越秀区共有55所小学,开展校内托管试点的有20所。记者近日走访了位于越秀区东片的一所小学,下午4时许,近200名学生在课室托管,集中在6间教室里。

该校校长介绍,全校900多学生,选择校内托管的只占少数。现在主要是混班管理,一是因为有些年级报名人数并不多,只有十多个人;二来看管老师也有限,所以会将相近年级的学生编在一起托管。

记者了解到,在这里看管的老师是校外教育机构派来的,只是看着孩子做功课。

“有同学一起玩,比一个人在家做功课要好。”三年级学生小强如此评价校内托管。可是一位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表示,财政资金补贴(2元/天·学生)有点低,并不想接单,但是从生源角度考虑,还是把单接了。

事实上,有不少学生家长会选择校外托管,因为虽然每月要交600元左右的托管费,但比起校内托管只到下午5时,校外托管至少可到下午6时,还可以辅导孩子作业。

越秀区教育局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校内托管总体上受到家长和学生欢迎,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还在探索与调整中。“校内托管是越秀区的民生大事之一,一定要调动各种优质资源,使它越办越好。”他说。

番禺区:
6所学校试点小卖部“改版”升级

9月初,星海中学、桥兴中学、沙头中学、石碁二中、南村中学、南村侨联中学6所试点学校的小卖部全部完成建设,还拓展了石北中学、番禺实验中学学校小卖部,并向全区推广。

试点学校小卖部全部完成店面装修改造、设备配置、商品上架、完善监管机制等工作并正式开业运营。

按照规定,番禺学校的小卖部将不得现场加工食品,所有售卖商品必须有QS认证,不得售卖“三无食品”,特别是“辣条”、“辣片”等价格多为5毛钱的“五毛食品”,以及烟、酒、口香糖、碳酸类饮料,甚至包装没有中文标识的产品等。

记者了解到,运营期间小卖部运营情况良好。

“以往学校的小卖部通过招标引进个体户参与经营,产品质量、价格等难以把控。今后,学校小卖部将统一由番禺区供销社系统配送中心配送商品和食品,确保销售的所有食品来源可靠、可查询、可追溯。”番禺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在小卖部更干净了,而且卖的都是喊得上品牌名字的商品,价格也与市面上的一样。”在番禺实验中学,高三学生胡丝淇如是说。

家长刘女士表示:“以前,孩子买零食通常只要求味道好,结果买了一些小作坊生产的食品。现在学校小卖部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家长也更放心。”

南沙区:
首条快线开通,可直达白云机场

继实施公交服务提升工程被纳入2016年十件民生实事后,2017年南沙区再将该工程列为区民生实事之一。

今年5月,南沙区交通部门规划了17条南沙新区对外公交快速联络线(以下简称“南沙快线”),重点围绕强化南沙中心城区、交通枢纽与市中心城区、市域重要交通枢纽的联系,同时兼顾与周边地市出行密集区的联系。

17条南沙快线以“快速可达”为首要目标,尽量选择高快速路,采用直达方式,线路站点尽量选择综合交通枢纽,方便换乘轨道、公交等,进一步提高可达性。

地铁四号线在南沙区的河涌上驶过。进行交通建设是南沙区的民生实事之一

除了4条已开通或利用现有公交线路优化提升的快线,其他均为新增线路,包括蕉门至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线路,大岗、万顷沙(新垦)至广州南站线路,大岗、蕉门至周边地市线路等。

11月15日,南沙首条由蕉门公交总站始发直达白云机场快线正式开通,平均发车间隔为1小时,全程仅需90分钟,票价为45元,结束了南沙居民前往白云机场需奔波换乘的历史。

来源|新快报
图片|新快报
责编|崔文灿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