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社会治理新时代再创新 扬帆起航驶向美好生活

羊城派 李雯洁  2017-10-31 20:52

文/羊城派记者 李雯洁 通讯员 韩芳鑫
图/羊城派记者 宋金峪(除署名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报告中提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的制度和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作为广州的经济强区,近年来,天河区在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模式、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等工作上,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社会治理的成绩单也相当漂亮。2016年,天河区GDP总量达3801亿元,连续十年稳居全市第一;同年,天河全区刑事治安警情下降4.9%,连续5年实现下降;连续三年在全市创建平安暨综治工作考核中排名第一。

那么,在天河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社会治理起了怎样的作用?天河区的社会治理工作有哪些与众不同的亮点,有哪些经验模式值得推广学习?

天河经验:基层治理如此精细

说到天河区社会治理的经验、成果,不得不提到社区“网格化”。据悉,天河区从2012年开始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探索实践,更是在2015年12月开始在全区21个街道全面推进此项工作。

天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河全区划分成2337个基础网格,每个基础网格按“一格一员”的标准,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网格员。在全市先试先行,选择市统建的网格化信息系统作为基础版在全区推广部署,并率先完成建设。网格员依托信息系统,对176项事项进行巡查上报、简单处置,同时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打通服务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统计显示,截止至2017年10月22日,天河区通过网格化系统发现处置网格事件130.5万宗,办结128.14万宗,结案率98.19%,案件上报和数据清洗进度均列全市第一。智能化、精细化治理成为天河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亮点。

从街道试点到全区推进,借助高科技手段,积极探索创新,天河区短短几年内摸索出具有天河特色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走出了“独一无二”的网格化治理道路。未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将成为社区网格化治理的高科技手段,进一步推动街道政务、社区服务、公安警务工作的纵横贯通,构建数字化、可视化、系统化的工作长效、高效机制,实现信息互通“智能化”、服务管理“点对点”、指挥调度“全天候”的社会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新常态。

1、抓机制创新 提升综合治理实效

近年来,天河区一直在探索更为实效便利、接地气的做法,让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开出新花,结出硕果。

近5年来全区刑事治安警情实现连续下降,今年截至10月9日,刑事治安警情下降9.4%。在全市综治工作考评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一。成功创建全市唯一的“全国无邪教示范区”。车陂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一支队伍联勤执法、维稳信访一体化工作站等综治创新模式,得到中央政法委、省市政法委的肯定。

基于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探索,天河区创新“一支队伍联勤执法、一个平台指挥调度、一张网格精细管理”机制,坚决破除影响基层执法效能的体制机制障碍。

该制度强调,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进一步整合公安、城管、政务等职能部门的行政执法资源,在各街道组建联勤执法大队,开展路面巡查和网格执法,执法效能全面提升;同时,融合综治维稳、网格化管理和应急指挥,建设区、街两级23个综合指挥中心,实时对路面巡查、网格巡查、社区服务等进行统一调度指挥。

代表案例·车陂街:“一支队伍联勤执法”成治理样本


车陂高地大街井然有序

在天河区车陂街道,无证摊贩、“僵尸车”、夜宵档扰民等“老大难”问题曾一度让人头疼不已。2014年,车陂街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组建全市首支“公安+城管”模式的路面巡逻联勤执法队伍。2015年3月以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该街道又结合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积极探索“一支队伍联勤执法、一个平台指挥调度、一张网格精细管理”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使城区环境和辖区秩序得到明显改观。目前,全区21个街道全部建立了联勤执法大队。

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支队伍联勤执法”改革的特点在于不打破执法主体,整合公安、城管、安监、市场监督多方力量联勤联动,亮点在于公安力量的参与,加大了执法力度和威慑力,有效解决了基层执法“执行不力、保障不足”的问题。开创了“一支队伍联勤执法、一个平台指挥调度、一张网格精细管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为巩固“一支队伍联勤执法”的成效,天河区在网格化系统地图上增加“一支队伍联勤执法”轨迹图层,实时动态展示联勤执法人员的位置情况,实现“一支队伍联勤执法”信息化管理。


天河城管执法车巡街

2016年12月,天河区“一支队伍联勤执法”的“车陂模式”成功入选中国城市管理法制建设研讨会先进案例。城市管理专家罗亚蒙接受采访时表示,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化解城市管理执法难点,关键在于基层落实。无论理论上多么完美的顶层制度设计,如果无法在基层很好落实,都是空中楼阁。车陂经验的核心价值,就是把城市管理执法纳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之中,以最低的行政成本,最合法的工作路径,实现最佳的执法效能,对于中国城市基层街区综合治理而言,意义重大,2017年车陂街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抓“历史遗留” 补齐综合治理短板

除了在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外,天河区狠抓“历史遗留问题”,通过综合治理、社区微改造和众创空间建设等的融合推进,实现治理隐患、改善环境和经济转型升级相得益彰的重大突破。

这些措施包括,深化“村改居”管理体制改革,搭建全区“村改制”公司“三资”交易及监管平台;把158万平方米的低效闲置村集体物业改造为价值创新园;投入18.7亿元推进“村改居”5项公共事务行政部门接管,壮大和优化村社集体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优化,从根源上减少了不稳定因素;为每个街道安排首期400-500万元经费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率先完成全区所有“城中村”“三线”整治和住宅小区光纤改造,在全省率先建成“光网城区”,消除了综治、消防安全隐患;梳理出“城中村”历史遗留问题64个并逐一推动解决,成功解决了困扰30多年的沙河服装市场混乱问题等。

代表案例·沙河:以行业自治为支点实现“治本”

沙河是全国著名的服装批发商圈,也曾是为人熟知的交通拥堵黑点和“脏乱差”的代名词。2014年开始,天河把提升沙河商圈优化营商环境,当成一项政治任务和民生实事来抓。对沙河地区进行了整体部署。通过强化调研论证,科学谋划决策;加强“软硬件”改造,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并规范交通运行秩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沙河商圈商业业态等一系列组合拳,不仅彻底拔除了这个广州的交通黑点,还为全国批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综合治理,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样本。

首先在管理理念上有了较大转变,“用行业管好行业,用专业管好专业”。成立沙河道路交通运输协会,促进物流模式优化提升;充分发挥沙河服装商会的作用。沙河街有关负责人称,最重要的是将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辖区综合治理的“治本工程”来抓,积极引进文化产业和新兴网络科技创新项目,努力调整辖内的经济产业结构。

沙河通过引进广州金马服装创意孵化基地、广州市美术有限公司画棚和广州天伦服装创意园三个众创空间建设项目,带动沙河服装商圈的产业结构逐步由低端的现货批发型向中端的展贸型和高端的设计创意型转变;同时依托辖内文化艺术团体,积极开拓文化产业项目,打造沙河文化艺术名片。通过这些手段,努力提升辖内产业结构和层次水平,以此逐步转变沙河经济“低端落后”、城市环境“脏乱差”的旧面貌,提高沙河的整体形象。

而沙东街陶庄路的“微改造”也是通过政府推动,在不改变街容街貌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实施社区“微改造”,让陶庄路路面和立面得到了整饰优化,街区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通过不断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制度,街道将陶庄路周边按“互联网生态家园”项目5个节点分别划分成5个专门网格开展创建工作;对陶庄路周边8个散居的居民住宅区实行“围院式管理”,完善智能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网络等,不断优化沙东街陶庄路段智能安防与综合整治示范点建设。

最关键的,是通过引入企业,带动该片区的提升产业:引进“五号空间”企业孵化园,大力扶持创新企业经营发展,运用互联网社区商圈等技术,使居民、商店与互联网密切联系起来,吸引了两家《快公司》评上的中国创新50强企业机智云、考拉先生以及魔方公寓等70家科技企业入驻,成功实现产业结构的华丽转型。陶庄路及周边商家约70%商户已纳入“考拉商圈”互联网平台,甚至连传统的肉菜市场也加入其中,电子商务助力实体经济取得明显成效。

3、抓“人”的素质 解决综治根源问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天河区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如组织村公司党组织书记、董事长开展学习培训,实施“天河村官上大学”工程;在全区启动“农转居”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严肃查处涉村腐败问题,依法严厉打击无理缠访闹访、违法聚众滋事等非法信访行为。

代表案例:党建+治理推动基层服务精准化

作为全省经济十大强区之一的广州天河区,该区25个村改制公司(经济联社)拥有近300亿元集体资产,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部分村公司党支部和董事会存在“两张皮”、集体资产管理混乱等现象。为此,天河区打出基层党建“组合拳”,通过加强班子建设,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等重大事项管理制度,强化民主监督,使村改制公司基层治理水平不断巩固提升。截至2016年底,天河全区农村集体资产在“三资”交易平台线上交易总额119.24亿元,增值总额29.84亿元,平均增值率33.34%,交易总额、增值总额居全市首位。

事实上,天河区以基层党建带动基层治理创新,将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服务有机结合的例子还有不少。利用互联网产业聚集优势,天河区研发智慧党建“五通一网”平台,实现党务工作网上办理、党员队伍网上管理、组织生活网上参与、党情民意网上收集,目前党建平台累计访问量已达5077万人次。如在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区工作中,普通党员群众可以对发现的问题随手拍上传至“留影墙”。截至目前,天河全区通过“留影墙”发现问题24217条,各单位城管线口认领解决回复14047条,从而形成了查看比学的优良氛围,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天河探索:治理多元化 尝试新招数

天河区在探索社会综合治理方面,还有更加多元化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国首推公安网+盘查秒识嫌疑人

去年4月,天河警方引用“互联网+”思维首建“盘查管理平台”,并研发移动警务APP,将指挥后台与街面单兵整合,以此打造全国首创的“公安网+盘查”巡逻模式。民警开展路面巡逻时只需取出警务手机,打开“天河公安核查通APP”,便可快速对可疑人员、车辆等进行一站式核查,同时对全区所有路面巡逻组民警的巡逻盘查工作进行实时监测、动态调整和指挥考评。

基于该系统,天河阿Sir利用移动终端的“天河公安核查通APP”即可实现3秒甄别可疑人车,实现对警情峰值和重点部位的全覆盖,真正做到逢疑即查,“警力跟着警情走”,全力挤压违法犯罪时空;此外,其内设的人脸识别功能对于侦查身份不明的人员信息更是一大突破。目前,人脸识别功能已正式使用,并扩展应用到出租屋清查、大型足球赛事入场观众、客运站无携带身份证人员的身份核实方面。

从今年4月开始,天河警方的这一创新型巡逻盘查经验还在全市推广。推行一年来,天河警方累计盘查292万余人次,月盘查人数升至全市第一,抓获全国在逃人员93人,现行违法人员1415人,充分体现了天河分局盘查工作在建设“平安天河”进程中的重要价值。

多管齐下管理共享单车乱摆放


街边的共享单车摆放整齐

天河区是共享单车投放最多的城区,其辖内共享单车超过25万辆,且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街道的主次道路、公交地铁站、商业密集网点等人流密集场所周边,占用其他公共空间停放,以及乱停放、遭恶意毁损和私用等问题。

考虑到共享单车便民、环保等特性,天河区率先划定单车停靠点,并积极探索共享单车管理的“天河模式”。首先明确属地管理,加强动态整治;探讨联合管理,如天河南等街道与运营企业制定联动管理机制,以企业运维人员为主、志愿者为辅,分片、分时段包干负责,进行规范引导、清理搬移。再者,由天河公安牵头,加大力度开展打击违法行为,严惩盗窃、恶意损坏共享单车及违犯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行为。同时,不断引导行业规范运作、制定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自律。多次约谈单车营运商,对投放数量规模、停放地点等提出明确要求。建立沟通协调联络机制,成立区、街、网格三级多个共享单车管理工作微信群,加强工作联动,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广泛发动执法队员、保洁人员等城管一线工作人员利用工余时间、巡查间隙对乱停放单车、倒卧单车等不文明乱象进行“随手搬扶”,及时进行规整摆放,累计搬扶15万余辆次,有效地维护了市容环境秩序。

力助来穗人员全方位融入天河

近年来,天河区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叠加出租屋管理专业网格工作模式,利用高科技创新管理,率先探索建立“立足小社区、实现大融合”社区和来穗人员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来穗人员在文化、经济、政治、生活等领域全方位融入天河社会。

据了解,天河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000多万元推进区、街两级网格化综合指挥平台建设,以在平台中逐步整合接入综治、维稳、来穗、城管、民政等部门信息系统资源,实现社会治理“点线面”的全覆盖,并不断通过高科技创新管理。还为网格员和相关管理者配备了3586台手持终端,并自行开发来穗人员移动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改革了传统上门巡查用手工登记录入“人屋”信息的做法,实现了信息登记、办证预受理、巡查告知、备案、信息更改等全部在掌上移动管理终端操作。

来源|羊城派
责编|郑宗敏
题图|天河区政府供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