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派综合 2016-06-08 09:23
随着高考周的到来,考生和家长都进入了精神高度紧张的阶段。特殊时期的特殊心理,却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一些不法之徒已蠢蠢欲动,开始打着“点招”、“自主招生”等各种幌子欺骗考生和家长,谋取钱财。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骗术,考生及家长遇到类似问题时务必擦亮眼睛。
考时注意!丢了准考证别乱打电话
每年高考,社交网络都会有这样一则广泛传播的寻物启事:杨某某和白某某丢了准考证,请捡到的热心群众致电XXXXXXXXXXX,利用大家的同情引起病毒式扩散。如果你看到这样的信息,千万注意,这里的联系电话多是虚假的诈骗电话。骗子发出这种信息,让好心的你拨打这个号码,一旦电话接通,就会转接到收费的资讯台,骗钱手段让你防不胜防!
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呢?如果你捡到了准考证,应该第一时间拨打110,交由民警来处理。如果考试当天丢了准考证,也不要着急,可以直接和考点的带队老师联系,通过考生指纹信息验证(高考报名时已事先采集)、派出所开出的户籍证明或临时身份证等多种渠道,只要能够确认考生真实身份,就可以让考生按时参加考试。
考完查分注意!别轻信查询短信
据媒体报道,哈尔滨一市民收到一条短信称:“高考报考及考后分数查询,请您及时激活查看‘服务通’。”由于短信中确实写着她本人和自己孩子的名字,加上后面还有“服务通”字样,这让她以为是类似于学校的“校讯通”服务,就点击了短信中的“查询链接”。等收到银行卡被转出5023元通知的短信时,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其实,这些都是高考结束后,骗子通过伪基站群发的称可查询高考成绩的诈骗短信。不少考生和家长收到此类信息后,便会迫不及待地点开里面的网址链接了。由于网站仿真度非常高,粗心的人很容易就会误认为这是官方网站,在你浏览信息时,手机便会被偷偷植入盗取网银账号和密码的木马软件。
靠关系走后门?别做梦
针对部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骗子们往往给寄希望于走后门的家长设坑。以下是骗子常用的几种说法。
骗术1 夸口有特殊渠道
在招生录取诈骗中,最常见的就是不法分子打着招生机构“有内部关系”、“朋友”、“校友”等幌子,谎称可通过交钱换取“内部指标”、“点招指标”及“计划外指标”等,向考生和家长作“交钱就能低分高录”等虚假承诺。
骗术2 交钱即可换“内部招生指标”
骗子冒充或假借认识招生考试机构工作人员或高校领导,谎称交钱换取所谓“内部指标”,就可以让不够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进行诈骗。《新京报》曾报道,一女子自称认识“领导”可助考生入学,总共骗了6个考生家庭200万人民币!
一些骗子打着普通高校“自主招生”和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国防生”的幌子,许诺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收取所谓的“自主招生费”、“定向培养费”、“委培费”等,进行非法招生诈骗。
骗术4 交保证金就能提供热门专业的机动指标
不法分子谎称招生院校留有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机动指标,诱骗考生和家长将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账号、密码、校验码和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交于假冒的招生人员。
收到录取通知书?先辨真伪!
别以为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理想中的大学就十拿九稳了!
骗术1 编造虚假招生院校招揽生源
骗子编造不存在的高校名称或虚假的合作办学单位,哄骗家长,宣传招生;有的恶意仿造合法高校招生网站、非法链接并篡改合法招生院校网上供查询的新生录取名单。
骗术2 混淆不同办学类型
招生骗子或非法中介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考、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用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和家长。
骗子利用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号,将正常投档和录取,说成是他托关系,考生才被录取,并借机向家长和考生收取钱财。有的通过邮局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银行账号上。
骗术4 中外合作办学需谨慎
一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利用考生家长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情况不了解,在办学资质、标准、质量、就业等方面,欺骗学生。
甄别录取通知书真伪 可分三步走
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和考生信息确认表后,应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录取结果,如查询的信息与通知书、确认表一致,包括录取学校名称、专业和层次等,则通知书是真实可信的。否则,你手中的录取通知书多半有问题。
考生应通过本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正规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家长和考生也可登录报考学校网站查询学校的新生录取名单。
考生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后,可在教育部等相关网站或本省招办发放的招生资料上查学校资料。
考生可在本校及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学籍注册网上查询自己是否已取得了学籍。
提示
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费用,凡以收取保证金、录取费等名义的信息或电话,切勿相信。对于各类骗术,考生和家长要保持警惕,不要抱有侥幸心理,避免上当。
来源|羊城派综合新华网、腾讯财经
题图|羊城派记者 何奔(资料图)
责编|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