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寨卡热登革热,蚊子“绝育”有多大胜算?

羊城派  2016-05-20 21:12

原创文本/夏杨

起源于美洲的寨卡病毒,借助蚊虫的传播,正呈现席卷全球之势!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伊蚊活动猖獗,因此历来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病高发区域。比如登革热,数据显示,最近20年中最严重的2014年,中国发病数超过4.7万例,病例几乎都集中在广东。而在广东省内,又有近九成病例集中在广州!

目前,寨卡病毒来势汹汹,全国输入性病例已达17例,其中广东就有12例!


如何杜绝或减缓这几种病毒的传播?最好的办法是切断其传播途径,即消灭蚊子。

然而问题是,蚊虫从来就是“四害”之一,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除四害、讲卫生”,然而何时真正消灭过蚊子?

恰恰相反,在蚊虫孳生季节,蚊媒密度常常超过预警线!


我们关心的是,除了喷药、清理小积水,或注意驱蚊、避蚊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一劳永逸地杜绝蚊虫之害?

不由得想起一个高科技的概念:基因灭蚊!其实中山大学就有专家团队在做这方面的实验和研究,项目名也很酷,叫“蚊子绝育”!


药物灭蚊,多少有些污染。

“蚊子绝育”技术的原理是,人工培育体内含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雄蚊,然后释放到自然环境内,这种人工雄蚊和自然界的母蚊交配后,所产的卵不能发育。

母蚊一生只交配一次,这意味着,一只人工雄蚊将会导致多只母蚊“绝育”。

而随着人工雄蚊释放量的增加,挤占了天然雄蚊的交配机会,就会导致此类蚊虫密度下降。而降到不再引发传染病流行的程度时,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蚊子绝育”技术原理示意图

从“蚊子绝育”技术的原理看,确实很不错,若实现了目标,以后我们去公园就不用再“包装”严实了,晚上睡觉也不用再钻进蚊帐!

只是,靠人工养殖蚊子,操作起来靠谱吗?


其实,这种降低蚊虫密度的基因技术,早在1967年就被发现了,当时研究成果还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技术一直未获应用。

2001年,在美国肯塔基大学读博士的奚志勇,开始继续这项研究,至今一直持续了15年。


基因控蚊,早已有研究成果。

奚志勇在研究中有新发现:原本只知道沃尔巴克氏菌感染蚊虫后,会导致蚊虫不育,后来又发现沃尔巴克氏菌本身就能抗登革病毒。在全球登革热高发的情况下,这一发现导致该技术的应用研究得以加速推进!


就是他,开始在广州养蚊子。

比尔•盖茨就是该技术最早的推行者和强有力的支持者,他曾投入1500万美元,希望把该技术开发成抗登革热、疟疾和其他蚊媒病的工具。

不仅有比尔•盖茨基金会支持,奚志勇的研究还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会的资助。2012年起广东省科技厅又全面接手资助该项目,总投入科研经费达3000万。

沃尔巴克氏菌被注入蚊子受精卵内

奚志勇学成归国后,一直带着他的团队做应用研究。他在广州萝岗建立起来了“蚊子工厂”,还在广州南沙一个小岛“沙仔岛”上做实验。他把人工培育出来的雄蚊释放到岛上。截至去年,释放量已达650万只。


“工厂”内养殖的蚊子幼虫

如今效果已经显现,沙仔岛以前蚊虫密布,现在已下降到了不再危害人类健康的状态。在释放雄蚊的最后一个月里,科研人员只检测到一只孵化的幼虫;而成虫的控制效果也达到了97%!

岛上的居民,成了最早享受到基因灭蚊技术成果的一批人!


培养出的人工雄蚊被释放在岛上

其实,释放人工雄蚊,只是研究的第一阶段,目标是通过雌雄交配,减少有害蚊子的种群数量。在第二阶段,将培育并释放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雌蚊,用以取代自然环境里野生雌蚊。这样最终的结果是,吸人血的雌蚊减少,并且这些雌蚊对病毒本身有抗体,咬了人也不再传播疾病。


与人工雄蚊交配后,雌蚊终生绝育。

对此高科技手段的应用,顾虑也是有的。比如有网友质疑:这让蚊子“断子绝孙”,会不会导致生态失衡?

对此,学界给出的解释是:基因灭蚊只针对个别蚊子品种,目前就是传染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白纹伊蚊。全世界蚊子有3000多个品种,该技术对其他品种没有影响。

比如目前在沙仔岛上,要消灭的传病蚊只占10-20%,即便这种蚊子被全部消灭,也不至于影响生态链。

消灭传病蚊不会影响生态链

另外,网友还有疑问:在一个小岛上试验,毕竟空间有限,容易见效,将来要在整个广州,甚至广东、全国推广,这样的可行性有多大?

再比如,将来技术推广,需要的人工雄蚊量将是天文数字,能生产出来吗?

还有,现在是在一个小岛上试验,可以人工投放;将来在更大的区域,如城市楼群中,或高山密林中,该如何投放?


生活在水中的蚊子幼虫孑孓

奚志勇最近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该研究的目标是覆盖整个华南有人类居住的地区。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蚊子工厂”每周要生产几十亿只绝育蚊子。

广州这个“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厂”的现状是,去年已达一周100万只的产量,今年有望提升到每周500万只;而目前的生产线设计产能是每周2000万只,如果生产工艺进一步改进,未来每周生产几十亿只也不是不可能。


培养出的成虫蚊子“军团”

“最快两三年,广州将彻底告别登革热。”这是科研人员的愿望。

而至于投放问题,目前项目组已在研究用飞机空中投放。空中投放效果更理想,比如在城市上空投放,有利于人工雄蚊均匀地分布到楼群街巷中去,高层楼顶也能覆盖到,这样会对自然界的雄蚊形成全面压制。


人工雄蚊将空中投放

技术有了,前景可观,关键就看接下来有关方面推广的决心和投入了!

想象一下,将来人工雄蚊“奇兵”全面“接管”广州、广东,登革热、寨卡热、基孔肯雅热、疟疾等疾病的传播链将被截断,可怕的小头症、出血病等都将消失。

而这项技术,也能很方便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应用到其他更多的虫媒疾病控制中,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人工雄蚊“奇兵”出击(设想图)

目前,中大的研究团队已同登革热高发的墨西哥和巴基斯坦合作,帮助他们进行种群压制和种群替换,同时也在和印度合作进行抗疟疾试验。当技术进一步成熟,我们的人工雄蚊“军团”将奔赴海外,去攻克一个个疫情堡垒。那时,连虫媒类输入性病例也将成为历史。

这,将是造福整个人类的大好事!


人蚊大战的新武器,终将投入应用。

名词解释

1、登革热: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是东南亚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寨卡热:寨卡热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这种病毒源于非洲,2014年首次在巴西被发现,目前尚无针对该病毒的疫苗和有效治疗手段。

3、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证实了基孔肯雅热流行,1956年分离到病毒。本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近年在印度洋地区造成了大规模流行。



来源|羊城派
本期主持|夏杨
责编|刘颖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