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石牌77个流动商贩疏导点今早被拆

羊城派  2016-04-26 11:07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云

“铛……铛……”,巨大铁锤敲打出的声响。今天上午6时许,广州天河石牌村西河大街(石牌村在中山三院旁的村口)临时疏导区77个流动商贩疏导点被正式拆除。这也是继白云区新市南街和萧岗市场南街两个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被拆除后,又一个被拆的城中心的疏导区。

十几天内
两个社区154个档口被拆除

今天上午6时许,记者接到报料赶到位于广州天河石牌村西河大街时,拆除工作正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一位现场负责指挥拆除工作的石牌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6年2月底,石牌街和天河区城管执法分局就成立了撤销逢源社区流动商贩临时疏导点的工作小组。在对临时疏导点排查摸底登记造册,制定执法预案后,街道决定于本月中旬开始,对逢源社区的两个流动商贩的临时疏导点95间临铺进行拆除。其中逢源头18间,西河大街77间。

记者从家住石牌村逢源头的一位池姓街坊处获悉,半个月前,街道就已贴出“告知书”明确要求临时疏导点的商户要在4月25日前自行撤离并清理所属物品,并严禁私下转让行为。

记者了解到,除了逢源头和西河大街95间临铺外,4月16日上午,位于石牌绿荷社区的单车棚和南侧的肉菜市场等59个档口的临时摆卖点,也实施了自拆。也就是说,15天内共有两个社区154个临档被拆除。

暗留隐患
临时疏导区阻塞消防通道

“这是为了配合广州市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区环境工作而进行的行动。”石牌街城管工作负责人杨之栋告诉记者。

自幼在石牌街逢源社区长大的居民潘先生回忆说,“十多年前,为解决流动商贩乱摆乱卖等问题,城管部门在逢源头设立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可是慢慢地,这些临时疏导点变味了。”

位于天河路的石牌村牌坊,是石牌村居民心中家的门面。“原来村口通道有6米宽,2003年将临街的乱摆卖点引入内街内巷后,这里就不宽敞了。”潘先生说:“最初只有40来个,就这样持续了六七年;但最近几年,突然涨到77个。最关键是,临时点慢慢变成长期固定的临时建筑。”

潘先生说,饮食店、水果档经常打“游击”,油烟扰民问题频繁出现,食品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街道环境卫生也很差,地下水道经常发出难闻的臭味。特别是“变味”的临时疏导区,令消防通道严重受阻,连消防车、120救护车也进不来,一旦发生火灾或有人需要急救,生命通道就不畅顺。“撤销临时疏导区的做法,我很支持,应该还居民宽敞明亮的出行通道。”

逢源社区居委会主任池志强介绍,占地面积0.31平方公里的石牌村,有建筑楼宇3200多栋,常住人口近10万人,由于摊位肆意扩张,使道路变得更狭窄,经常有居民反映,整个村的一个出入口人流量大得像“看电影散场一样”。

图/网络

“亮点”变味
临时疏导点或会退出历史舞台

记者来到昔日因街边摊位扩张而变成“羊肠小道”的逢源北街,看到如今的街巷已变宽敞,以往堵塞嘈杂的道路变得干净,拆除区域的墙壁也进行了粉刷。街道执法队和村治保队不时巡逻,检查该路段有没有汽车停放,或占道经营。

据了解,石牌村流动商贩临时疏导点,设立于2003年,那是对当时日益增长的小贩占道经营而采取的管理措施,即在严禁摆卖区域外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流动商贩疏导点。临时疏导点曾作为广州城市管理的亮点,出现在大量新闻报道中。但在现实情况中,“转租之风”让疏导区的“公益性”大打折扣。

池志强说,在这次拆除工作前的调研中,一些小贩直接表示自己就是二手租来的,“最高转三手,让只有三五平方米临时无证经营的铺头,从每月千元价格,涨到六千元一个月。在这次拆除工作实施之前,我们做过调查,超过9成都是外地人。但通过街道做了大量扎实细致有效的工作,原定25日下午5点交钥匙的最后时间,全部提前完成,且交钥匙者都是原承租人。”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这次在中心城区石牌村进行的临时疏导点的拆除工作结束后,石牌村西河大街出入口将拓宽至5米半至6米,拓宽幅度2至3米。依据天河区以及街道对石牌村综合整治工作安排,拆除后的街巷将重新铺设路面,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

来源|羊城派
责编|谢哲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