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高考生准备正式开始我的减肥计划!”“有高考完的减肥搭子吗?一起互相监督!”对于不少即将迈入大学阶段的高三学生来说,这个暑假是他们加入“变美计划”的重要时期,而减重就是困扰许多学生“蜕变”的重要一项。近期,广州有医院的减重中心就迎来一批有体重管理需求的学生,寻求治疗方案。

减重中心迎来准大学生们

18岁的小贺(化名)刚高考完,两周内体重就涨了15斤。他平时就喜欢吃高热量的食物,经常喝碳酸饮料和奶茶,高考完在饮食和作息上更加不规律,大多数醒着的时间在玩电子产品。身高一米七三的他,体重达到116.7公斤,BMI达到38.9,前两年已查出轻度脂肪肝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抱着以更好的形象迎接大学生活的想法,小贺和家人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减重中心寻求治疗。“针对小贺的情况,团队给出了‘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方案。”中山三院减重中心副主任、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二区主任朱延华主任医师介绍,团队指导小贺和家属根据热卡来搭配每日的饮食,运动选择不伤膝盖方式并注意运动强度和频率,并开具了减重药物,同时疏导他们的内心焦虑。

不只是小贺,在医院减重中心,不少准大学生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肥胖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种减重方式,减重中心提供的治疗方案都以运动和饮食为基础,再结合中医、针灸埋线、西药、代谢手术等多学科综合干预、个体化治疗手段。治疗过程循序渐进、定期检测。

不吃晚饭可以减重?
留意这些误区

盲目节食、过度运动、吃减肥药……社交平台上,学生们对两个月的暑假减重充满期待,也有不少过于关注体重变化,急于求成。对于减重,学生容易存在哪些误区?

朱延华介绍,常见学生轻信“网红”减肥法,通过断食减重。“断食在短期内把体重减下去,但盲目节食造成肌肉流失,并非减少脂肪。肌肉的流失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当恢复到正常饮食的时候容易发生反弹,其次容易扰乱内分泌的调节,影响到正常的生长发育。”

除此之外,“单纯不吃晚饭可以减重”也是另一常见误区。朱延华表示,短时间内是可以的,但可能导致夜间血糖水平下降,引发强烈的饥饿感,诱发暴饮暴食。长此以往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增加减重难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提到,减重计划的实施,应强调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对于大多数超重或轻度肥胖者(24≤BMI<32.5),建议初始时设立每周减轻体重约 0.5-1公斤的目标,每月减轻2-4公斤,6个月内减轻当前体重的5%-15%并维持;对于中、重度肥胖者(BMI≥32.5),建议设立周、月目标,定期评估,按减轻现体重的5%、10%、15%划分阶段性减重目标,周期为3至6个月。

“减重其实没有捷径”
坚持科学方式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出,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因此,学生减重不光满足自己对外形的审美需求,更应通过科学的体重管理控制疾病发生的风险。

专家指出,青少年肥胖干预的总体原则是减少能量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使体脂减少并接近正常状态,同时又不影响生长发育。

(1)家庭方面:蔬菜水果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把含糖饮料换成无糖酸奶或者牛奶。设置每日或每周运动时间,全家一起进行户外活动。

(2)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保持每天一个小时左右的锻炼,有利于控制体重,防止睡眠呼吸停的发生和加剧,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还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3)个人方面:合理使用智能软件管理体重,通过运动手环了解每日的运动情况,通过APP了解摄入的能量的热卡。寻找合格的运动搭子,一起减重,分享减重的心得。

“减重其实没有捷径,采取科学的方式,坚持下去,减重就一定会有效而持久。”朱延华说。

文|记者 朱嘉乐
通讯员 周晋安 甄晓洲
图|视觉中国

责编: 校对: 审签:
本文记者
查看更多 >
收起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