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写梗能不能当造梗师?”近日,东莞一家蒸馏水工厂在招聘新媒体专员相关岗位时,面试官现场为求职者留出两分钟AI助力时间。相关视频在社交平台迅速走红,有网友评论:“敢用AI的老板,才是应届生真爱。”

看似“整活”前卫的招聘场景,折射出毕业季招聘的真实图景:AI技术正加速融入招聘全流程,从岗位投递、简历优化到智能初筛与模拟面试,“人+AI协作”日益成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求职新范式。

工厂招聘AI不限用、不卷套路

据了解,视频中的蒸馏水工厂属于广美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位于东莞大朗镇,经营14年,因距离市中心较远,长期面临人才吸引难题。

“我们是传统制造业,但管理层年轻化,对AI持开放态度。”该公司副总经理刘丽娟表示,开放AI面试的初衷就是想吸引一批“能用AI也能带创意”的年轻人。

因此,该企业面试官开场即明确规则:“AI不限用,不设限,不是卷套路,是拼创意落地。” 求职者一开始满脸懵,后来豁出去“AI爆点”,虽然未能“斗赢”预设梗,却凭借现场表现“解梗解压”。

求职者把这段经历发到社交平台,立刻引发围观热议,“AI辅助,到底怎么用才能真加分?”、“求职现在真的全部AI化了,下一个是不是AI写离职信?”。

对此,刘丽娟表示,像这一“会玩梗”职位的招聘,一半以上是通过58同城AI招聘助手发出;在销售岗位上,AI面试官一周内就帮工厂完成了超50位应聘者的初筛。

制造企业引才要破“错位”困局

今年毕业季,全国预计有超过1200万名高校毕业生步入职场。然而,结构性“错配”成为制约就业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

一项针对毕业生的求职意向调研显示,互联网、通信、政府/事业单位、能源/化工成为热门方向。

其中,互联网行业的求职意向占比超过65%,而制造业仅为11.8%。在城市选择上,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占据求职投递榜前列,原因多为“发展机会多、平台体量大”。

但集中城市与行业偏好,也导致了就业市场出现“高投低配”“大材小用”的结构性失衡现象。

东莞、佛山、苏州等制造业重镇虽长期位居招聘活跃榜前列,但高校毕业生投递热度不足,珠三角与长三角一带的制造型企业在引才方面持续承压。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在人岗地理分布、岗位认知差异、行业偏好等方面普遍存在“场景错位”。不少学生接触和了解的行业、企业仍局限于有限范围,择业决策深受新媒体内容影响,存在明显的信息从众化倾向,从而缩窄了实际择业空间。

当AI面试官走进中小企业

如何在毕业季实现“快配准配”?今年以来,随着求职招聘类AI应用走红,企业与毕业生“双向入局”。

以58同城为例,目前该招聘平台AI面试共上线7个“真人”数字面试官,可24小时在线为中小企业筛选人才,平均可节省80%的招聘时间。求职者则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AI面试,降低线下面试成本。

此外,在求职端,平台推出AI简历诊断工具,帮助毕业生识别简历短板,挖掘与非热门行业、非一线城市岗位的契合点。AI求职顾问则通过语义理解与行为分析,为用户推荐更贴合的岗位,提高匹配精度。

在企业端,AI招聘助手已集成智能筛简历、岗位推荐、候选人互动等功能,能高效识别“隐形人才”,避免传统筛选遗漏优质简历;搭配“极速聊”“AI面试”等工具,显著提升人岗对接的“快”与“准”。

数据显示,在58同城,目前AI面试已服务超40万家中小企业、超100万名求职者,全力推动毕业季跑出“快配准配”加速度。

文、图、视频丨记者 王丹阳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