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乡村研究理论如何与中国实践结合?”“文化经济与旅游如何驱动‘和美乡村’建设?”“高州荔枝产业如何突破季节性局限‘四季长销’?”11月3日,一场聚焦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学术盛宴在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锡昌堂拉开帷幕。当天的2025岭南学术论坛之“‘百千万工程’与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学术研讨会,以广东等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样本,深挖城乡发展痛点、难点,用基层实践案例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广东思路”。

此次研讨会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东哲学学会、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研究院承办,吸引来自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全国约30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开幕式上,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二级巡视员何方俊在致辞中期待,本次研讨会围绕城乡融合、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数字化转型、教育医疗均衡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彰显理论联系实际、学术与政策良性互动的鲜明特色。

中大副校长谢湜在致辞中介绍,中大持续深耕乡村发展与区域治理研究,围绕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基层治理等关键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有力的智力支持。

广东哲学学会会长、中大哲学系主任张伟主持开幕式,他表示,中大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中大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研究院、中大乡村振兴联合研究院等涉农相关团队,近年来深入一线调研扎实,以学术服务社会。

中大哲学系教授、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主任吴重庆全程统筹学术研讨环节。主旨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带来前沿思考。

2023年8月,中大与高州签订“双百行动”协议书,携手开启校地协同的振兴之路。当天下午的专题研讨,广东本土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州实践”成为核心议题。9位中大学者以高州为样本,从产业、教育、医疗、就业等维度展开深度剖析。

文丨记者 陈亮
图丨活动方供图

责编: 校对: 审签:
版权申明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