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第十个“中国心梗救治日”。当天上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胸痛中心举办急性心肌梗死义诊咨询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专家提醒,近段时间气温骤降,急性心梗与寒冷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密切相关,要警惕“非典型胸痛”,出现症状务必第一时间拨打120。

“近段时间广州气温骤降,急性心梗患者数量明显上升。最近几天,我们几乎每天都收治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的时候一天三例以上。”中山三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血管内科主任钱孝贤教授在义诊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
急性心梗与寒冷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密切相关。“天气变化时,高血压等基础病患者血压波动明显,需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监测频率也要更高,一旦指标不稳要尽早就医。”钱孝贤说。
活动现场,中山三院急诊医学科护士长吴妙略指导群众进行心肺复苏模拟教学,如何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很快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心梗发病120分钟内是黄金救治窗口,抢在时间前面意味着抢回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危重症的典型代表,以突发性强、病情凶险、致死率高著称。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提升,加之吸烟、熬夜、久坐等不良习惯蔓延,心梗发作正在加速年轻化。
“我们门诊中,三四十岁的患者愈发常见。”钱孝贤指出,相当一部分人平时工作压力大、作息失衡、抽烟喝酒,且几年不体检,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不重视,甚至已出现器官损害仍不用药。临床数据显示,中青年患者一旦发病,心肌损伤往往更加严重,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在识别心梗方面,钱孝贤提醒,要警惕“非典型胸痛”。“典型心梗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感,可放射至左肩背,伴冷汗和濒死感;但很多糖尿病、老年人、女性患者并没有典型疼痛,而是胸闷、乏力、恶心、气促,只感觉‘不对劲’。”
有危险因素的人,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持续15分钟以上,务必拨打120,绝不能自行等待缓解。心梗就在一瞬间发生,救治时间只有120分钟,拨打120的那一秒,就是在为心肌争分夺秒,为生命抢时间。
而在救护车到来前,患者应立即停止活动,端坐位或平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心跳或呼吸骤停,应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在全民健身热潮之下,运动安全同样成为公众关切。钱孝贤提醒,运动虽有益,但需量力适度,尤其在清晨、天冷时,容易诱发血管痉挛。“我们建议避免过早、过度运动。老年人每天约一小时适度锻炼即可,不求强度,更要循序渐进。”
记者了解到,中山三院胸痛中心自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已形成覆盖院内多学科及天河、萝岗等区域多家联盟单位的协同救治网络,打通急危重症患者从家庭到医院的“救命链”。
文、图|记者 朱嘉乐 实习生 黄麒臻
通讯员 周晋安 甄晓洲
羊城晚报·羊城派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